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交钞

交钞

①金代的纸钞。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印制“贞元交钞”与钱并用,分大钞和小钞2类。面额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者为大钞;面额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者为小钞。与铜钱并行,初以7年为限,纳旧易新,后改为不限年月,岁久文字磨损方许于所在官库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须交工墨钱若干文。交钞之制,外为栏,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料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料号衡栏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又曰“圣旨印造逐路交钞,于某处库纳钱换钞,更许于某处库纳钞换钱,官私同见钱流转。”设印造钞引库及交钞库,皆置使、副使、判各1员,都监2员。交钞库副使专主书押、搭印合同之事。由于发行者多,回笼者少,交钞不断贬值,民浸轻之。宣宗贞祐二年(1214),又发行面额分别为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和一千贯的“贞祐交钞”,面额过大,又无限制地发行,造成“轻而不行,钞每贯仅值一钱”的情况,不及一年,又改为“贞祐宝券”。至兴定元年(1217),又发行“贞祐通宝”钞,1贯当“宝券”千贯, 4贯当银1两。贬值后又交替发行“兴定宝泉”钞和“元光重宝”钞。战争频仍,经济凋敝,通货恶性膨胀。 ②蒙古国纸钞。太宗八年(1236),窝阔台下令印造发行,并纳耶律楚材谏,鉴于金末钞法之弊,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发行额不超过万锭。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于京兆分地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属地方性行用之纸币。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期,曾印造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千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每1贯同交钞1两。 ③元朝发行之纸币也通称交钞。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所立之有关机构称交钞库、交钞提举司。

猜你喜欢

  • 译字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 三讨军

    又作左射军。五代时石敬瑭之军队。石敬瑭少寡言笑,读兵法,善骑射,在唐亡,梁、晋交战中,初露头角。深受代州刺史李嗣源(后唐明宗)赏识,招为婿。后从李存勖(后唐庄宗)及李嗣源征战,所率亲骑,号“三讨军”,

  • 阐兴

    藏语音译,指“奴田”(646页)。

  • 扭达

    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民和土族称为凤凰头。民国初年土族妇女的头饰。流行于今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分吐浑扭达(又记为托欢·扭达,汉语称干粮头,形似圆饼)、捺仁扭达(汉语称三叉头,形似三支箭)、适格

  • 谢恕

    晋代牂柯郡少数民族首领。字茂理。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一带)人。一说为汉世功曹谢暹之后裔。晋咸和七年(332),成汉※李寿攻宁州,与朱提太守董炳、宁州剌史尹奉、建宁太守霍彪、兴古太守爨深等共御之。宁州

  • 朔州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朔州而得名。朔州,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此处丁零大多姓鲜于氏。北魏孝昌二年(526),五原降户鲜于修礼起义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未几,朔州丁零鲜于阿胡、库(厍)狄丰乐等

  • 斡勒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

  • 当户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设置。汉代为中下级带兵官,隶属匈奴二十四个“万骑长”。地位不固定,依部众多寡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匈奴又有※大当户之职。晋代,则有左当户、右当户之分

  • 坎色

    傣语音译,意为“贡物”。解放前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辖区内被统治民族一种敲诈勒索方式。凡不同程度受傣族领主统治或控制的一些民族,如哈尼、布朗、拉祜、景颇等族,每年必须向傣族领主交纳一定数量的贡礼,上缴物品

  • 北魏长城遗址

    北魏泰常八年(423)沿阴山北境地区修筑,东西走向,其要冲地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军事重镇。此长城东起赤城(即今沽源县),入内蒙古太仆寺旗东边的骆驼山,依山据险,向西伸展,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