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交钞

交钞

①金代的纸钞。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印制“贞元交钞”与钱并用,分大钞和小钞2类。面额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者为大钞;面额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者为小钞。与铜钱并行,初以7年为限,纳旧易新,后改为不限年月,岁久文字磨损方许于所在官库纳旧换新。若到库支钱或倒换新钞,每贯须交工墨钱若干文。交钞之制,外为栏,作花纹,其上衡书贯例,左曰“某字料”,右曰“某字号”,料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料号衡栏下曰“中都交钞库,准尚书户部符,承都堂札付,户部覆点勘,令史姓名押字”。又曰“圣旨印造逐路交钞,于某处库纳钱换钞,更许于某处库纳钞换钱,官私同见钱流转。”设印造钞引库及交钞库,皆置使、副使、判各1员,都监2员。交钞库副使专主书押、搭印合同之事。由于发行者多,回笼者少,交钞不断贬值,民浸轻之。宣宗贞祐二年(1214),又发行面额分别为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和一千贯的“贞祐交钞”,面额过大,又无限制地发行,造成“轻而不行,钞每贯仅值一钱”的情况,不及一年,又改为“贞祐宝券”。至兴定元年(1217),又发行“贞祐通宝”钞,1贯当“宝券”千贯, 4贯当银1两。贬值后又交替发行“兴定宝泉”钞和“元光重宝”钞。战争频仍,经济凋敝,通货恶性膨胀。 ②蒙古国纸钞。太宗八年(1236),窝阔台下令印造发行,并纳耶律楚材谏,鉴于金末钞法之弊,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发行额不超过万锭。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于京兆分地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属地方性行用之纸币。世祖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期,曾印造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千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每1贯同交钞1两。 ③元朝发行之纸币也通称交钞。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所立之有关机构称交钞库、交钞提举司。

猜你喜欢

  • 约特干遗址

    位于今新疆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处。尚未经科学发掘。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3至6米深洪积层下。曾出土多件金页、金箔花形饰片、佛象、小金鸭、大量陶片和兽骨。陶片中多有各种纹饰和人形、兽形图

  • 余覩姑

    见“耶律余覩”(1313页)。

  • 元遗山集

    即“遗山集”(2232页)。

  • 格根汗

    见“俺答汗”(1884页)。

  • 朵喀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亦称饶噶厦或若噶厦。家族名称出自所居拉萨大昭寺附近宅第名。为古代王朝第本家族后裔,达陇寺三位活佛缺出,均由该家族出任住持。18世纪,该家族噶伦才仁旺杰为藏史著名人物。其孙索

  • 珠崖

    郡名。又称“朱崖”。汉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置,为海南岛设郡县之始,因其地岸边产真珠故名。领玳瑁、紫贝、苟中三县,辖境相当于海南岛东北部地,治所在后来琼山东南之瞫都。初元三年(前46)废。三国吴

  • 炳多优

    瑶语音译,意为“平地瑶”。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广西恭城、富川和湖南江华等地。居地较为平坦,又因长期与汉族多有交往或杂处,故在瑶族中生产力水平较高,大多说汉话。

  • 鄂温克语音译。居住今内蒙古阿荣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对※“柱”的另一种称呼,但两地在使用时不尽相同: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只称“家”或“家庭”为“纠”,称居室为“柱”,如“萨喜格柱”、“萨喜柱”(产房

  • 通济监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钱币铸造。始设于夏仁宗天盛十年(1158)。仁宗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执掌,铸天盛元宝钱,通行于国中。

  • 哈少甫

    1856—1935近代金石书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名麐,字少夫,别署观津。江苏南京人。回族。幼家贫,弃学经商,自学金石书画鉴别之术,在上海经营古董,遍游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各地,广交文人雅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