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石窟寺名。又称灵岩寺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北16公里武周山(云冈)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石雕佛像、飞天等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窟群之一。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寺宇林立。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为了适应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也大力提倡佛教。此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一说兴安二年,即453年),主要石窟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前30余年中。最初由凉州僧人昙曜主持,据《魏书·释老志》载:“于京城(即平城,今大同东北古城)西武州塞,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70尺,次60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此即北魏开国后五个皇帝祈福的昙曜五窟,皆以造像为主题,没有后室。稍后的中部各窟有后室,中央雕镌大佛像,四面、拱门和窟顶上雕刻许多小佛像和飞天、佛经故事。雕刻风格既继承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又吸收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佛像高大雄伟,颇有犷劲之气,带有早期造像特点。解放后,设云冈石窟文物管理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成宪纲要

    元法令类编。已佚。《永乐大典》录有其文,见卷1595、卷14686至14695。卷1595《元漕运二》收录世祖至元三年(1266)至英宗至治三年(1323)有关漕运的规定;卷14686至14695收原

  • 泽登札布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643页)。

  • 米恰尔

    藏语音译,意“游民”。旧时西藏地区的一个社会阶层。指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劳动能力,而主要依靠不正当方法,如行乞、卖淫、偷盗谋生者。与内地“游民无产者”不同的是在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对农奴主的人身依

  • 武水

    见“武溪”(1285页)。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

  • 卓生

    旧时基诺族村社的长老之一。基诺族音译。被视为“寨母”,与另一名长老※“卓巴” (寨父)共同管理村社。

  • 莽语

    我国自称maη35的“莽人”使用的语言。当地傣族称他们为“岔满”。莽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和雷公打牛等4个村寨,共500人左右。在国外主

  • 莽噶里克

    ?—1757清代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封建主。祖玛尔占楚克,父图默尔库济,世为吐鲁番总管。父死,嗣位,称达尔汉伯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献户籍400余迎降,以功受赏赐。旋率兵150名欲投定

  • 邛都夷

    古族名。西南夷之一种。秦汉时居住在今四川西南地区。定居,务农,种水稻。秦时即通为郡县。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武帝遣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于其地设邛都县。元鼎六年(前111),置越嶲郡。更始二年(公元2

  • 十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睑,又作��、赕、睒。《新唐书·南诏传》:“夷语睑若州”,十睑即十州。其名曰:云南睑、白崖睑(又称勃弄睑)、品澹睑、邆川睑、蒙舍睑、大釐睑(又称史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