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二十二史札记

二十二史札记

书名。清赵翼(1727-1814)撰。36卷,附补遗1卷。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作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耘松,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中年告归,不复出仕,专事著作。长于历史考据,述作精异,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此书为其生平力作之一,与另著《陔馀丛考》长期受史学界推重,钱大昕为之作序,尤备加赞誉。其内容为对乾隆初《明史》修成诏刊之廿二史(时《旧唐书》、《旧五代史》尚未列为正史,但已在本书探讨之列,所对者实为廿四史),不仅逐一发疑正读,补缺订伪,说明其编纂体例、修史方法及史料来源,而且对分散之史料作出比类综合,立标题共609条,于历代治乱兴衰、古今风会变化,加以评述,“持论斟酌时势,不蹈袭前人,亦不有心立异”(钱大昕序中语)。其中关于《魏书》、《北史》、《五代史》、《辽史》、《金史》、《元史》、所立之标题,约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一强,对研究中国通史及中国少数民族史均有极大参考价值。通行有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刻本校刊的《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南诏东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乌龙山(又名绛云弄山,位于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300里)称东岳,为五岳之一。亦即乌蒙山,又称云龙山,有12峰,雄拔陡绝,

  • 俍田

    唐至清对今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土地称谓。“俍”,壮语音译,意为“土官”,“俍田”即土官之田地。历代在此地设羁縻州县或推行土司制度,田地概属土官所有,土官将其分为两大类:一为自营田(含养印田、荫免田、职田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元臣

    见“移剌元臣”(2067页)。

  • 左江道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永平寨(今宁明县),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左江流域诸羁縻州县峒,有忠州(今扶绥地)、冻州(龙州)、万承州(大新)、思陵州(宁明)、左州(崇左)、思诚州(大新)

  • 木老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参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 冯胜

    ?—1395明初将领。又名国胜,字宗异。回族,安徽定远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喜读兵书,讲论兵法,精于骑射。元末随父避于山中,据寨自保。至正十二年(1352),与兄国用率众归附朱元璋,备宿卫,居帷幄,参

  • 忽都虎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忽都忽、胡土虎、失吉忽秃忽,汉人称胡丞相。塔塔儿氏。宋庆元二年(1196),本部为金军及蒙古军所败,被获,为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后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善射著称,享“那颜

  • 莫来

    即“无恤”(244页)。

  • 曼济

    见“满济”(23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