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干氏
见“乙旃氏”(4页)。
见“乙旃氏”(4页)。
清代诗人,经学家。字葱如,号檀河。福建闽县人。回族。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授陕西洵阳县知县。历任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县知县,绥德直隶州知州、榆林府知府。曾游历京师、浙江、江苏、河北、陕西、
?—前121?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休屠(屠各胡)人。领休屠部驻牧汉武威等西北边郡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与昆邪王(浑邪王)等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丧师数万,匈奴“祭天金人”亦为汉军所获。惧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王旗。雍正三年(1725),和硕特多罗贝勒衮布子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以功晋封多罗郡王,授札萨克,建旗。下分设9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
书名。清末刘东野撰。作者据亲身闻见详记同治元年(1862)四月陕西华州回民起义发生的原因及五月初八日回民南渡渭河消灭地主武装并战领绝大部分堡寨的战斗经过,以成是书。1917年曾由其子刘澍瀛校刊、铅印。
明代四川卫所名。宣德四年(1429)正月增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松潘“地临生番,近尝窃发”,而松潘卫旧有三千户所,兵力寡弱,难以控制,奏请增乒设站,加强统治,遂增置该千户所。
明代青海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察卜齐雅勒庙。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传教于蒙古,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丙兔(炳图伊勒登)在青海察卜齐雅勒(亦译恰卜恰,今称共和)
?—1332元朝宗王。又译也先铁木儿,也先帖木而。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云南王※忽哥赤子。至元十七年(1280),袭封云南王。二十三年,奉命调合剌章军从阿里海牙征交趾。二十五年,率军征缅国,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昂、达昂、尼昂、纳昂、冷、梁、汝买、纳安、诺买等,他称崩龙,旧称崩龙族。1985年9月正式改为德昂族。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梁河、盈江、陇川、龙陵、瑞丽、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
明代羌族部落名。分布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县北部。宋时即已存在。陇木长官司使祖先杨文贵曾随官军征讨之。宣德年间(1426—1435 ),将军陈怀、蒋贵又率兵镇压。万历元年(1573),该部羌人围茂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