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里
见“乌古部”(332页)。
见“乌古部”(332页)。
见“迺贤”(1347页)。
1919—1943民国时期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乌兰察布盟茂明安旗人。蒙古族。幼名桑杰敖德斯尔。1918年第五世活佛圆寂后,被寻访为转世灵童。1925年迎入广觉寺,在经师指
通常指出自同一父系祖先的直、旁系后裔结成的亲属集团。亦称宗亲。《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在中国周代臻于完善。《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见“药杀水”(1603页)。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
彝语音译,意为“不好的黑彝”或“软骨头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奴隶主阶级以血统划分的阶层之一。骨血中掺杂有大量的其他等级或其他民族成分。属此阶层的黑彝无论多富有,亦不能与“诺伯”、“诺低”联姻。甚至
土默特等蒙古族地区女子的头饰。因自满族传入,故名。清代至民国初,蒙古族女子长到15岁时,开始改变发式,用簪别住头发使成髻。簪一般用骨或金属、玉、石制作。戴簪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1770—1844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六任堪布。藏族。出生于科采拉德阿柔部落之纳杂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嘉木样临莅该地时,被迎入拉卜楞寺,学习藏文读写,成绩最佳。后精通医药。曾任霍尔仓活佛之
见“耶律宗真”(1315页)。
畲族古称之一。“輋”读音与“畲”同,为广东地方的汉字俗字,意为“巢居”。始见于南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一文,指生活在广东潮州山中搭棚构木而居的畲族先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