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

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

古代卫拉特蒙古散文诗体小说。又称《乌巴什洪台吉和他与瓦剌人战争的历史》、《乌巴什洪台吉与卫拉特牧童》。据民间口头传说记录加工而成,作者不详。叙述16世纪末(一说17世纪初)喀尔喀乌巴什洪台吉进攻卫拉特,遭到拜巴噶斯联军顽强抵抗,最后受创身亡(一说仅受伤)的故事。反映明代东西蒙古封建主争战不休的局面,揭露乌巴什洪台吉的残暴、贪婪和腐朽;塑造了和硕特7岁牧童在反掠夺战争中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卫拉特部众反对非正义战争,保卫家园的大无畏气概。内容鲜明生动,富有草原气息,为研究明代蒙古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其手抄本曾在杜尔伯嘎特人民中间流传。布里雅特人嘎拉桑、贡布耶夫用托忒文加以记载整理,于1858年首次在彼得堡出版。现有托忒文、蒙文、汉文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白马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

  • 黑龙江志稿

    书名。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62卷。1932年成稿,翌年由黑龙江通志局在北京印刷出版。卷1至7地理志(沿革、疆域、山川、晷度、风俗),卷8至13经政志(垦丈、氏族、户籍),卷14至16物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约特干遗址

    位于今新疆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处。尚未经科学发掘。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全部文化层被掩盖在3至6米深洪积层下。曾出土多件金页、金箔花形饰片、佛象、小金鸭、大量陶片和兽骨。陶片中多有各种纹饰和人形、兽形图

  • 合作·贡却贡勒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生活清贫,从不间断会传的讲辩,在《集类学》学级辩论中,辩驳犀利;在《中观》和《般若》学级辩论时,超越群论。进入《俱舍》级,成绩优异,获多仁巴学位。曾任恰达玛和本扎仓的格贵。后入

  • 突地稽

    隋唐时期靺鞨首领之一。又作度地稽。靺鞨人(一说为靺鞨粟末部人或白山部人)。为靺鞨一部的酋帅。隋炀帝(604—618年在位)初征高丽,频败其众,遂率部千余家归隋(一说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被置于柳城(今辽

  • 白石崖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夏河县甘家乡,通称“甘家石石崖寺”。寺四周悬崖高耸,怪石林立,被人附会为胜乐佛宫殿。是安多地区较著名的佛教修行地。17世纪时高僧噶丹嘉措建此禅院,任命塔尔寺热绛巴策丹嘉措为住持。后

  • 镇西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路。地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治所即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东北旧城。,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

  • 罗苴佐

    见“罗苴子”(1416页)。

  • 塔里雅沁

    见“塔兰奇”(2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