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义都

义都

珞巴族部落名。又称都都。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札纳”,西方文献称“朱利嘎答”,意为“剪发的人”,或称“米什米”。据察隅义都人称,其祖先从巴塘一带向西南迁移至察瓦弄,然后向西再迁至波中、阿古雅山区,最后定居在安尼尼一带。又据安尼尼的米连氏族传说,其祖先原住在北部藏区的茵尼拉本,再向南移到卡倍安达,逐步定居。该部落包括灭呷、灭东、达宁、米力、米达、补荣、埃木崩、林根、木宗达和玛娘等氏族,今主要分布在丹龙曲流域的衣合衣、西固、阿合依、埃芒、马通、震、达隆、耶梯、因通、结又等13条山沟。

猜你喜欢

  • 牛头税

    金猛安谋克部女真户所纳赋税名。亦称“牛具税”。仅在女真族中实行。汉人和契丹人中无此税。即从牛头地所征的地税。女真族在建立金朝前土地公有,并无赋税。建国后,根据女真族聚族而居的实际情况,在猛安谋克的正户

  • 金城郡

    古地名。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边塞阔远,析张掖郡的令居、枝阳,天水郡的金城、榆中,陇西郡的枹罕、允吾(?)六县置。郡治原在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镇压先零等羌起义后,统

  • 北魏宣武皇帝

    见“元恪”(228页)。

  • 六营兵变

    清末重庆兵变。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二日,镇守四川重庆的六营官兵(多为回族人),因受辛亥革命影响,在重庆总商会会长、同盟会会员温鹤汀及伍香岩、伍观耕(均为回族)等鼓动下,举行兵变,响应共和。

  • 岳瓦什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乾隆二十四年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北300余里喀浪圭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 破六韩孔雀

    ?—525?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将领。族属匈奴,破六韩氏(潘六奚氏)。匈奴单于后裔。先祖潘六奚封右谷蠡王,后世遂以为氏。以骁勇著称,世袭部落首领。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随族人※破六韩拔陵于

  • 纳兰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纳剌、那懒、拿懒、内兰。似由唐代靺鞨族拿姓演变而来。居咸平府境伊改河(在今吉林怀德县境,为伊通河一支流)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怕鲁欢猛安迁居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

  • 黑哈尔河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东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南北长110华里,东西宽20华里,呈东西窄,南北长的梯形,总面积22万多亩。草原西部及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坨草甸

  • 坚昆

    中国北方古代族名和行国名。亦称“鬲昆”、“隔昆”、“结骨”、“居勿”。柯尔克孜族先民。秦汉之际,地处匈奴北,受其役属。汉昭帝、宣帝间(公元前1世纪70年代),乘匈奴衰乱,曾摆脱其统治。主要分布于今叶尼

  • 塔里卡拉

    见“塔热克”(2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