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吉林

丹吉林

西藏拉萨“四大林”(藏语“林”,汉意为“洲”,转意为“寺”。即“四大寺”)之一。又名阐宗寺。在拉萨市内。为西藏摄政第穆呼图克图驻锡之所。宗教上隶属哲蚌寺罗赛林扎仓,为黄教寺院。其第六、第八、第九世第穆呼图克图均“奉旨掌办商上事务”(摄政),故该寺颇有名声。第九世阿旺罗藏称勒饶结曾任十三世达赖之师。后受亲帝势力陷害而死,寺产被查抄充公,不准转世。光绪时始复其转世之权。其历代传承,藏文《西藏重要历史资料选编》中之寺院章、《西藏宗教源流考》等均有载。1912年12月,因川军在藏哗变时,该寺与哲蚌寺支持钟颖及联豫一方,达赖喇嘛又下令查封该寺,解散其僧侣,改为邮政电报局,丹吉林做为寺院始废。

猜你喜欢

  • 西藏图考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黄沛翘编绘。8卷。光绪十三年(1887)刊行。卷首载谕旨、碑文及序。卷一为西藏全图、西藏沿边图、西招原图、乍丫地图,每图计里开方,标出方位、里数。其余各卷分别记载西藏源流考、名

  • 父权制

    以男子为氏族长或家族长的制度。父系氏族晚期出现的家长制家庭即典型的父权制家庭。我国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家庭,则是父权的延伸和发展形式。许多少数民族阶级社会里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 熊绎

    西周时楚国第一代君王。※鬻熊之曾孙。周成王(约公元前1063—1027年在位)时,以曾祖事周文王功,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事周,贡献苞茅、桃弧棘矢和守燎。因地瘠民贫,奋力拓

  • 竹园丛话

    书名。清末民初回族学者丁竹园著。24册。竹园(1870—1935),字子良,名国瑞,号竹园。北京人。1923年将其数十年发表的文稿汇编成是书。本书题材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演说、谐谈、杂

  • 苏尼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部。牧地东界苏尼特左翼旗、西界四子部落,南界察哈尔镶黄旗,北界大漠。元为兴和路地,明为成吉思汗后裔所居,至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号所部曰苏尼特。再传至绰尔衮

  • 广西省经济概况

    广西地方经济专著。1册5章。近人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撰。内容记述作者1933年秋前往广西进行实地调查的结果,内分总论、农业、工业、金融、对外贸易等五部分,记广西各县(市)的地势、气候、土壤、田亩、农

  • 挑水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 八部大夫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北魏正封畿,制定京邑,“东至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西及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南极阴馆(今山西阴县西南),北尽参合(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十二月,置八部大

  • 社田

    清雍正朝规定住在平原、浅山地区高山族村社所保留最低限额的耕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居台湾之人日增,不断侵垦高山族土地,为了避免发生纠纷和保证高山族的耕地面积,雍正五年(1727),朝廷根据巡台御史尹秦

  • 土千总

    官名。清代在川、滇、黔、甘、湘、鄂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首领或大头目充任,颁给印信或号纸,为五种土弁之一。秩正六品或从六品。管理本辖区军民事务,按例进贡,有的纳粮。遇战事听调随官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