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沙俄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习称《瑷珲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黑龙江省爱辉)签订。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只暂时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但其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未变。道光二十七年(1847),沙俄任命扩张主义分子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在沙皇政府授意下,积极准备侵吞中国领土,从1854年夏至1857年夏,连续四次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整个黑龙江以北地区已经被其占领。咸丰七年十二月末,英、法侵略军攻占广州,接着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沙俄乘机诱迫清政府签订已被其占领的割地条约。奕山在沙俄武力威胁和恫吓下,只对俄方提出的方案作了小的修改,于五月八日在条约上签字。共3条。主要内容: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割予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以南中国满族人等聚居的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有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为中俄共管。沙俄通过此条约,从中国割去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为吞并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规定了过渡步骤。

猜你喜欢

  • 桶子甲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

  • 集宁县

    见“集宁路”(2250页)。

  • 沟里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都兰县东南部沟里藏族乡。东与兴海县以青根河为界,南接果洛州和玉树州,西邻香日德香加旗,北连日安藏族。为游牧部落。“沟里”藏语音译,意为“驼背人”,因最早部落头人为驼背者,故名。

  • 哈密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年(1884)置。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城。分35区。辖有14大庄、14驿站。归镇迪道管辖。副将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有汉、维吾尔、回等诸族,农、牧兼有。盛产哈密瓜。

  • 江孜战役

    清代西藏地方噶伦官员间夺权斗争,藏史著名战役。雍正五年(1727),首席噶伦※康济鼐被※阿尔布巴等人杀害后,噶伦※颇罗鼐赴阿里等地征调援军,为康济鼐复仇。后藏代琫江洛金巴,昂仁地区之努玛瓦及阿里康济鼐

  • 秽貊故地

    貊族所居之地。“貃”即“貊”之异写。先秦貊族分布甚广,居地也前后不一,周以前居今山东半岛上,在周灭商之际,被周人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

  • 周行逢

    ?—962五代末宋初官员。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少不事产业,以骁勇累迁裨校。后周广顺二年(952),乘楚王马氏兄弟争国,朗州乱,与节度副使王进逵、行军司马何景真率舟师破潭州,据其城。三年,领集州刺

  • 泉男生

    632—677原为高句丽大臣,后为唐朝将领。高句丽人。泉氏。高句丽权臣盖苏文子。9岁,以父荫任先人,历迁中里小兄、中里大兄,知国政,主辞令,进中里位头大兄、莫离支,兼三军大将军,加大莫离支。因被谗谋逆

  • 十三翼之战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战役之一。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被蒙古乞颜各部推举为汗,势力渐盛,为诸部所不容。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忌之,双方联盟关系破裂,以其弟绐察儿抢掠铁木

  • 重安长官司

    土司名。明置。永乐四年(1406),免播山荒田租,设重安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重安江。隶播州宣慰司。其地为苗族聚居地。以张佛保为长官绥服之。七年(1409),播州宣慰使杨升招谕草塘、黄平、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