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上京

上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忽汗城。其地为※肃慎故地,渤海国第三世王大钦茂于唐天宝(742—756)末,由※旧国迁都于此,贞元(785—805)时又由此迁都※东京,第五世王大华玙即位,还都,至渤海国亡。亡后京号遂废。 ②契丹(即辽朝)国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城都此。时名皇都。会同元年(938),辽因得后晋所献幽蓟16州地,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一带)为南京,改原南京(故址为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为东京,定皇都为上京。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后,为辽五京之首京。上京道治所设此。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临潢府。有南、北二城,北城为皇城,系契丹朝廷宫殿及衙署所在;北城名汉城,有东西横街,为市肆和工匠及一般平民活动区。辽亡后,金初沿袭旧称,天眷元年(1138)改称北京,天德二年(1150)废京号,止称临潢。 ③金朝前期都城,后为陪都。故址即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子。其地为生女真完颜部发祥地,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金国称帝,建都于此。初称“内地”,无城郭,星散而居,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5),始建城郭与宫室。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建号上京。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将国都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削上京称号(一说削京号在正隆二年即1157),止称会宁府(初称会宁州,金太宗升为府,治所在上京城内)。大定十三年(1173),金世宗复上京称号。上京路治所设此。城内原建乾元殿等宫殿庙寺,海陵王迁都后为防止反对迁都者留恋故土,于正隆二年遣吏尽焚毁,并“夷其趾,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修了一些建筑,今也无存。

猜你喜欢

  • 还花

    旧时广西大瑶山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从前该地瑶族认为每家所降生的小孩都是“花神婆”送来的,要使孩子健康成长,都得向“花神婆”表示酬谢,故称。孩子到15岁之前要随着年龄增长举行多次,如当地的“茶山

  • 稻公稻母

    黎语称“麦雄”,意为“五谷灵魂”。解放前黎族合亩地区每年收获时,在平均分配前得先留给亩头部分稻谷,通常是每块田不论大小取割下的稻穗1把至3把不等(盈握为1把,约1公斤)主要供亩头家享用,间亦有接济亩内

  • 黑真

    见“赫哲族”(2422页)。

  • 征东元帅府

    元地方建置名。亦称征东招讨司。设置年代今有人说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然《元史》本纪中至元十年已有征东招讨使名,二十一年(1284)后累见征东招讨司。治所在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元

  • 刀光焕

    清代云南土官。傣族。任威远州(治今云南景谷县)知州。雍正元年(1723),新平(治今云南新平)境内各族头人相仇杀,彝族头人普有才聚众攻元江,遭清军镇压,经威远,入车里,继遭清军追击,遁去。二年,普洱知

  • 犯屯

    清代遣往新疆犯人之屯田。又称遣屯。乾隆二十一年(1756),首置于哈密塔勒纳沁。后巴里坤、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乌苏、精河、伊犁等地亦相继创设。遣犯每人授田12亩,官府按兵屯之半发给牛具、种籽。每岁

  • 胡独堇

    ①见“耶律挞不也”(945页)。 ②见“萧孝穆”(1994页)。

  • 敖赫达

    裕固语音译,意为“家”、“部落”。一作鄂托克。旧时裕固族社会组织形式。每个部落分若干户族(西部裕固语称“的尔勤”,相当于氏族)。部落之间原有严格的地域界限,各占一定的区域。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原

  • 汉克塔布

    “汉”即汉文之简称;“克塔布”,乃阿拉伯语“经典”、“典籍”之意。为用汉文书写的经典,即伊斯兰教汉文经典著作之总称。因明清之际,回族人大部分已不能阅读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兰教经典,一些伊斯兰学者遂用

  • 铜鼓

    古代百越、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重器,近现代为壮、布依、侗、水、仡佬、苗、瑶等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今分布在两广、云、贵、川等地,以广西为最多。一说系由铜釜演变而成。据考古发掘及古籍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