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都大官

三都大官

北魏前期专理鲜卑族人刑政之最高主官。简称为“三都”,为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中都坐大官的总称。每一种约有2人。“都坐”,即意为“朝堂”,“都坐大官”犹如“朝堂上的大官”或“坐朝堂的大官”,带有汉晋尚书八座的痕迹。习惯上“外都坐大官”又称“外都大官”或“外都”,其他两都大官同。始设于道武帝拓跋珪登国、皇始年间(386—398)。为“四部大人”在北魏立国后的延续。其地位尊贵,不少由拓跋皇室子孙担任,大都带有王、公、侯等封爵,并兼任军政要职。采取审判合议制,几位大官共坐王庭,决辞讼,保留早期社会长老制遗风。其审判案件主要在京畿之内,治理对象主要是六部之众。三都属官有令、下大夫、奏事中散等。后三都权势渐大,除折狱判决外,还负责品评官吏等,品察权乃至普及全国行政机构。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随着司法改革,此制渐消失。

猜你喜欢

  • 博索府路

    见“婆娑府路”(2128页)。

  • 色勒

    ?—1657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景祖觉昌安曾孙。崇德元年(1636),从征朝鲜,取江华岛。二年,以功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四年(1647)以其系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之孙,超加世职为一等阿思

  • 黑龙江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呼伦贝尔卫拉特人专称。伊克明安台吉巴桑、阿卜达什族裔。初居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二十年相继附清,附辉特部,驻牧塔米尔(一作塔密尔)。二十二年(1757),因拒不附阿睦尔撒

  • 隋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魏征(580—643)、长孙无忌(?—659)等奉敕监修,参加执笔者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85卷,包括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入唐官至侍

  • 阿格乃

    撒拉语音译,意为“兄弟”、“本家子”。撒拉族历史上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近亲组织。因血缘关系亲疏程度不同,又分真阿格乃、近阿格乃、远阿格乃。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由兄弟结婚分居后的2至20多户不等

  • 兰皋戍

    在今甘肃康县境。为氐人所筑,北魏置戍。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北魏裴方明等攻后仇池国君杨难当,难当遣苻弘祖守于此。元徽四年(476),武都国君杨文度遣弟龙骧将军杨文弘伐仇池,破戍兵于此。南齐建武二

  • 巴克玛塔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管理果园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被定为六品以下。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赛朵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成勒嘉措”(1244页)。

  • 吴成

    ?—1434明朝将领。原名玛鲁,一译买驴。蒙古族。原籍辽阳。故元辽阳行省右丞通伯之子。洪武二十年(1387),与父随北元全国公观童归附明朝,改姓名,充总旗,数从明军出塞进击北元。建文元年(1399),

  • 昌吉古城

    位于今新疆昌吉县城东约1公里处,紧邻昌吉新城。略呈长方形,周长约4公里,东西1045米,南北555米。城墙尚好,高1至5米不等。城内残存夯土台基三处,建筑无存。出土带莲花纹图案铺地方砖,还出土一陶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