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河县回民支队

三河县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41年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王一仁(回族)领导的回民小队,它是中共晋察冀冀东区第十三专署下属“冀(县)宝(坻)三(河)”联合县第四区(当时属三河县今属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抗日游击队,成立于霍各庄(今属河北省大厂县)。1942年夏在当地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回民小队与冀县三区模范队的部分队员合并,正式成立“回民支队”,由回民何凤如任支队长,队员包括回、汉族青年。该支队在中共冀中军区十四分区直接领导下,转战于三河、顺义,平谷等县,配合八路军主力,与日、伪、顽匪进行游击战,并为保卫地方政权,开展锄奸,减租减息,以及为前线输送兵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45年发展成为3个连。1947—1948年间,人数达2000余。除保留一个营的编制外,其余人员支援地方部队。该支队为冀东的抗日和解放,建树功勋。解放后,除部分成员编入正规军外,其余转入地方工作。

猜你喜欢

  • 彭万里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元末,为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安抚使。洪武元年(1368),遣子彭德胜奉表贡马及方物于明廷。六年(1373),归附明朝,诏升安抚司为保靖宣慰使司,授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

  • 永宁宣抚司

    元明四川彝族土官署名。元至正中(1341—1368)改永宁路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土官宣抚使归明,改为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移治今叙永县永宁河东。七年复升宣抚司,秩正三品。

  • 箴堇

    见“耶律必摄”(1308页)。

  • 外婚制

    亦称“族外婚”。一种从自己所属社会集团之外选择配偶的制度。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发展演变流行至今。外婚制是氏族产生的前提和标志。最初由于分工和生存的需要,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原始血缘群体逐步由近及远排

  • 责卡

    纳西语音译。汉称“百姓”。旧时云南纳西族封建领主制(土司)地区的农奴等级。在云南宁蒗永宁和四川盐源左所等地,约占总户数的67.4%。由农村公社成员演化而来,被世代束缚在土司分配的份地上,人身依附于土司

  • 八旗世仆

    清皇室对八旗所属京内外、旗内外全部官兵的称谓。“旗下家奴”或“旗仆”,即各旗人家内的世仆;“包衣世仆”,指内务府、宗室王公府所属的包衣官兵及服役人等。帝王(汗、贝勒)与八旗官兵之间的关系,历来表现为最

  • 十二土默特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

  • 拂涅部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亦称“大拂涅”。《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居今牡丹江下游以东密山一带(旧说在今黑龙江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今有人说在今哈尔滨市南的拉林河地区,

  • 狭巴领山

    山名。即撒尔布山。位于西藏西南中尼边界,由廓尔喀(即尼泊尔)进入济咙(吉隆)道上。乾隆五十七年(1792)廓尔喀侵藏失败后,驻藏大臣和琳派游击张志林、噶布伦丹津等查核边界,设立鄂博。五十九年(1794

  • 贺兰祥

    515—562西魏、北周大臣。字盛乐,亦作盛洛。先世为匈奴族,后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父初真,母宇文泰姐建安长公主。11岁丧父,依托舅氏,效力帐下,为泰所爱,博延儒生,教以书传。北魏永熙三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