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征麓川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思氏吞并邻近路甸,势渐盛,形成割据局面。元朝于至正四年(1344)、六年(1346)两次用兵均未获结果。明朝建立后,曾将平缅宣慰使司升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旋又扩建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任思伦法为宣慰使。思伦法自洪武十八年(1385)起相继攻占景东,进攻马龙他郎甸的摩沙勒(今新平莫沙坝),发动※“定边(在今南涧)之役”。正统二年(1437),其子思任法又侵夺南甸所属罗卜思庄278村寨。三年六月,又亲率大军侵入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地。明云南守臣沐晟等多次征讨,均告败绩。为遏制思氏,杜绝后患,遂有“三征麓川”之举。初征始于正统六年(1441)正月,以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领滇、川、黔、南京兵15万分三路进讨,经过上江寨、彬木笼、马鞍山、麓川城等战役,双方损失10余万众,明军获胜。正统八年(1443),复命王骥、蒋贵统兵再征麓川,思任发、思机法父子败退孟养。明军破者阑,俘机法妻子部众。九年,明廷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都督同知宫聚为总兵,率南京、云南、湖广、贵州13万兵第三次征麓川。明军入云南,会集腾冲,十月军抵伊洛瓦底江边。明年春,两军大战于鬼哭山及芒崖山等地,双方死伤惨重,思机法骑象逃往缅甸。骥等虑劳师,遂与任法少子思禄立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结束了明与麓川之战事。

猜你喜欢

  • 博思喜

    ?—1654清朝武官。博尔济吉特氏。古英和硕齐子。崇德三年(1638),袭父三等梅勒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睿亲王多尔衮至山海关外,与梅勒章京图占击农民起义军。三年(1646)五月,随豫

  • 回人佐领

    清代以居京维吾尔人编立的佐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初编126人,后增至329人,初授白和卓(吐鲁番一封建领主之子,入京朝觐留居)任佐领,入内务府正白旗,居西长安门外宝月楼(今北京中南海南门新华

  • 喜塔尔河卫

    见“希滩河卫”(1102页)。

  • 王江泾之战

    明代湖广土兵、广西狼兵抗倭战役。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犯浙江。湖广保靖宣慰彭荩臣(土家族)、永顺宣慰彭翼南(土家族)率土兵(以土家、苗等民族为主力),与广西瓦氏夫人(壮族)所率狼兵合击之,大破

  • 浩罕

    ①国名。又作霍罕、敖罕、郭酣、蒿汉。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18世纪初年以前,受制于布哈拉汗国艾米尔。后乌兹别克“明”氏族额尔德尼伯克(1753—1770)势力扩大,遂置官自立,并占有浩罕、安集延、玛尔

  • 昭哈斯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的军官。《百夷传》:“领一伍者为昭哈斯”,相当于伍什长。

  • 徒单太后

    1109—1161金皇太后。女真族。徒单氏。海陵王嫡母。辽王※宗颜宗干正妻,蒲带之女。无子,养宗干妾李氏长子郑王完颜充,因充嗜酒,尤爱妾大氏长子完颜亮(海陵王)。后因不满海陵弑熙宗自立,生隙。天德二年

  • 捷连乌特

    见“特楞古特”(1874页)。

  • 忽捏坚答巴

    见“野狐岭”(2045页)。

  • 杨靖远

    1902—1939抗日民族英雄。辽宁沈阳市人。满族。原姓赵。1925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推举为华北救国总会执行委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