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银川)、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并得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援助,致明全陕震动,明廷急调宣府、大同、山西、辽东诸镇边兵及浙兵、湖广苗兵,以名将麻贵(回族)、李如松(朝鲜族)为统帅进行镇压。同年八月,因宁夏城中乏食,哱承恩等中明反间计,复遭水攻,终被镇压,史称“平哱拜”,详“哱拜”(1864页)、“哱承恩”(1864页)。 (2)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国丰臣秀吉(平秀吉)派兵侵略朝鲜,从釜山登陆,先后攻占王京(今开城)、平壤等地,逼近鸭绿江。朝鲜王李昖走避义州(在鸭绿江边)、爱州,向明朝频频求援。同年七月至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明廷先后派出史儒、祖承训、宋应昌、李如松、李如柏(朝鲜族)、刘綎、邢玠、麻贵、杨镐等率数十万兵援朝抗倭,光复平壤、王京等地,明朝将士牺牲10余万。后因丰臣秀吉病死,倭军溃退,战事告终,史称“援朝鲜”。 (3)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调集川、黔、湖广、滇、陕、甘、浙等省的20余万官军和土兵,以总督李化龙为统帅,分八路向叛乱多年的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发起总攻,终于平定播州之乱,并将播州改土归流,设府、州、县,分隶川、黔,史称“平杨应龙”或“平播”,详“杨应龙之乱”(980页)。上述三大战事以年号合称“万历三大征”。

猜你喜欢

  • 乌师庐单于

    ?—前102汉代匈奴单于。又作詹师庐单于。挛鞮氏。※乌维单于子。武帝元封六年(前105),父死,嗣立。以年少故,号为“儿单于”。在位期间,单于庭愈益徙往西北,以左方兵当汉云中郡,以右方兵当汉酒泉,敦煌

  • 忽鲁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忽里山卫作呼勒山卫。

  • 指挥使

    ①官名。西夏置,军职,李元昊建国初于十二监军司内设之,党项与汉人均可任职。 ②明代各地卫的统兵官。明代京师设卫,各地亦划数府为一防区设卫。卫有军士5600人,置指挥使1人(正三品)以统之,其职责为理卫

  • 安世通

    南宋学者。回族。祖籍安息(今伊朗境)。初隐居青城山,为道人,号青城山道人。通汉学。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献阶、成、西和凤四川地于金,乃致书于成都帅杨辅,建言聚军民、散金粟、集

  • 加扎隆瓦部落

    见“隆务兰切千户部落”(2138页)。

  •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

  • 铁瓜

    见“鬓睹”(2588页)。

  • 仲家

    布依族旧称。相传奉调而来,因身穿重甲,与“仲家”谐音,故名。实为黔地上著民族。详见“布依族”(466页)。

  • 托河路协领公署

    见“托河路”(752页)。

  • 阿黑麻

    ①(1465—1504)东察合台汗国可汗。蒙古族。※羽奴思汗次子(《明史》作阿力之子,不确)。羽奴思汗长期生活于塔什干,一些不惯于城市生活的蒙古人拥阿黑麻逃回蒙兀儿斯坦。1487年羽奴思汗卒,长子※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