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黄沟

黄沟

春秋吴王夫差十四年(前482),北上大会晋、鲁各国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以称霸中原,乃自淮入泗,自泗入沂,至鲁、宋各国境内,将不相连接的水道凿通,东自今江苏沛县,经山东单县、曹县及河南兰考、封丘等县,西达济水。史称黄沟。

猜你喜欢

  • 张易

    ?—1282元太原交城(今属山西)人,字仲一。事世祖于潜邸。中统元年(1260),任燕京行省参政。至元间由中书右丞累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兼领秘书监、太史院、司天台事。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

  • 养廉银

    清代官吏于常俸之外按品级另给津贴银两,称为养廉银。意在杜绝贪墨,廉洁官守。养廉银只限于发给外官和八旗官员。各直省文员养廉银之设,始于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诺岷奏请以耗羡存公者,以其赢余定为各官

  • 马蝗山

    约在今四川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年(1587)周于德攻木瓜夷白禄于此。

  • 吴广

    ?—前208秦末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叔。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为屯长。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遇雨失期,依法当斩,遂与陈胜共率九百名戍卒起义。为都尉

  • 齐东野语

    书名。南宋周密撰。二十卷。所记多为南宋朝廷大事,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入洛、李全本末、淳熙岁币、梁泰公田诸条,言核事确,皆足以补史传之阙。他如记书画、针砭等事,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针

  • 神不灭论

    篇名。(1)南朝宋郑鲜之(字道子)著。采用主客辩难形式,袭取玄学语言,利用“薪火之喻”的弱点,宣传“神不灭”。以薪有干湿的区别,人的形体有感官(如肌肤)与非感官(如爪发)的区别,说明薪火不相依存,神不

  • 亭隧

    隧或作燧。即亭候。因秦汉边塞诸亭多置烽火台,故名。一说亭、燧为边防哨所名,而燧较亭小,仅为守烽之所。或说亭、燧名异实同。汉代缘边塞、道路广置亭燧,各距三五里,屯燧卒以候望警备,以亭、燧长主之。数燧为部

  • 祠部侍郎

    官名。两晋、南北朝尚书祠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大业三年(607)改名祠部郎。

  • 虢县

    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灭小虢置。治今陕西宝鸡县西。西汉属右扶风。东汉废。隋大业三年(607)又改洛邑县置。治今宝鸡县(虢镇)。属扶风郡。唐初属岐州,贞观八年(634)废入岐山县;天授二年(691

  • 黄莲圣母

    即“林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