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饷司

饷司

南宋总领所的简称。参见“总领”。

猜你喜欢

  • 宣仁之诬

    宣仁圣烈高后为宋英宗之后。其子神宗死后,高后立幼孙哲宗,并垂帘听政,起用旧党司马光,推翻熙丰新法,贬斥新党蔡確、章惇等人。元祐八年(1093),高后死,哲宗亲政,又起用新党。章惇、蔡卞、邢恕等诬称高后

  • 东山国语

    书名。明末清初查继佐撰。《四部丛刊》三编本分三册。是书分浙语、舟山前语后语、临门语、虔南语、江右语、中州语、闽语、粤徼语、粤语、西粤语、台湾前语后语、国语补。每语下题查东山笔或东山散笔。继佐原著《十五

  • 紫宸殿

    唐都长安宫殿。位于大明宫宣政殿北,与含元殿、宣政殿合为东内三大殿,为内朝正殿,皇帝常日听政议事之处。

  • 旰夷

    一作干夷。战国时人。时齐魏相约攻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魏惠王后元二年(前333),楚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齐田婴大怒,将杀董庆,他说田婴毋杀董庆,认为若杀董庆,魏必怒而与楚联合,齐国将危,不如贵董庆

  • 宪政公会

    清末立宪团体。初名宪政讲习会,次年春改名宪政公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由杨度、熊范舆等创立于日本东京,推熊为会长。宗旨为“预备宪政进行之方法,以期宪政之实行”。发布《总章》和《意见书》,首倡国

  • 佐贰官

    主官的副职或辅佐官之统称。如金熙宗时,以同知、佥院、副使、少尹、通判、丞称佐贰官。明清为地方政府主官的辅佐官之统称。如府同知、通判、推官,州同知、判官,县丞、主簿等。其品秩略低于主官,但非属员,与主官

  • 殿内将军

    官名。隋文帝于左右卫置武骑常侍十人,殿内将军十五人,员外将军三十人,殿内司马督二十人,员外司马督四十人,并参列军府,出使劳问。开皇三年(583)罢。

  • 司属司

    官署名。金代置,属大宗正府。原名宗室将军司,明昌二年(1191)改是称。管领宗室将军及其所占人口、奴婢事务。设令、丞领司事,秩正七品、正八品。中都、上京、扎里瓜、合古西南、梅坚寨、蒲与、临潢、泰州、金

  • 行东

    古代对各行业中工商业主之称谓。工商行业通常由工商业主和帮工、学徒两部分人组成,分属劳、资两方,故帮工和学徒称工商业主为行东。商行业主亦称“店东”。手工作坊主则常称“作头”。

  • 波才

    ?—184东汉人。黄巾起义将领。灵帝中平元年(184),率颍川黄巾大败右中郎将朱儁。又围困左中郎将皇甫嵩军于长社(今河南长葛西)。后依草结营。被嵩纵火夜袭。退据阳翟(今河南禹州),又为嵩、儁击破,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