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雍奴

雍奴

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一作邕奴。古时甚大。《水经·鲍丘水注》:“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后名三角淀。明时周围仍二百余里,在今天津市武清县一带。清时渐趋淤废。

猜你喜欢

  • 柏乡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今河北柏乡县。属栾州。大业三年(607)属赵郡。唐属赵州。五代梁开平五年(911),晋大破梁军于此。金属沃州。元、明、清属赵州。

  • 元遥

    北魏宗室。字太原。初以左卫将军随孝文帝南下攻齐,赐爵饶阳男。宣武帝立,拜冀州刺史,寻加右光禄大夫。延昌四年(515),诏为使持节、都督北征诸军事,镇压冀州沙门法庆起事,转战数月,俘杀法庆及其妻尼惠晖等

  • 惠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惠州路置。治归善县(今惠州市)。辖境西起今广东九连山、罗浮山和潼湖,东包有兴宁、五华及揭西县西部地。属广东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兴宁、五华二县地置嘉应州,辖境缩小。19

  • 五齐

    古代酒名。古代按酒的清浊及味的厚薄分为五等,称五齐。《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五齐均为有渣未经过滤之酒,大都供祭祀之用。郑玄注:“齐者,每

  • 推鞫

    又称推勘或勘鞫。司法审讯程序。即推究审问。宋时定各州由司理参军主管。元丰官制行,大理寺丞等亦兼推鞫狱事。以后历朝沿用其制,而所用官吏略有不同。

  • 都理欠司

    亦称都催欠司、都征欠司。官署名。宋置,属三司。掌京城及各地欠负官物帐籍,促其限期缴纳。设判都理欠司官一员。初名征欠司,后避仁宗赵祯名讳,改名蠲纳司和理欠司。元丰改制后,并归比部。

  • 轻赍银

    明清漕项之一种。始于明宣德间。以兑运须给路费,乃加征耗米。耗米除部分为随船作耗外,余米折银,即为轻赍银,亦简称轻赍,作为运船途中起驳雇车夫等费。各帮运军先发银十分之三,作沿途支用,余封解京,俟粮到之日

  • 番社

    清代台湾番族(高山族)社会组织。即村社。社分大小,大社即部族或胞族,小社即氏族。据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记载,清代后期,高山族共有二百七十七社。其中分布于南部台湾、凤山两县者一百二十六社;分布于中部诸

  • 马轼

    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人,字敬瞻。精于天文,正统中任司天博士。兼善绘山水,师法郭熙,笔法潇洒,颇得古意,与戴进齐名。绘有《春坞村居图》、《归去来辞图》、《临郭熙山水图》等。

  • 铸刑书

    春秋时郑国子产于郑简公三十年(前536)制定并铸在鼎上颁布于众的成文法典。《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当时晋叔向致书子产表示反对,谓铸刑书以后,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