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陶侃

陶侃

259—334

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士行。吴亡后,徙家寻阳(治今湖北黄梅西南)。少孤贫,初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察孝廉。荆州刺史刘弘辟为南蛮长史,先后平定张昌、陈敏之乱。琅邪王司马睿以为奋威将军,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杜弢乱起,被左将军王敦表为荆州刺史。弢平,敦忌其功,转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恐过于优逸,朝夕运百砖于室内外。太兴初,进号平南将军。王敦举兵反,诏以本官领江州刺史,寻转都督、湘州刺史。敦平,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苏峻、祖约起兵反晋时,为平南将军温峤等推为盟主,共讨破之,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迁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后将军郭默矫诏袭杀江州刺史刘胤,即进兵讨斩默。晚年深以位高权重自惧,不预朝政,屡告老归国。咸和九年(334),以疾上表逊位,将归长沙,寻卒。在军四十一年,善决断,有政绩,恶浮华,不喜清谈,常勉人惜分阴,造船时竹头木屑皆储藏备用,为后世推重。

陶侃

猜你喜欢

  • 俟懃地何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又有俟懃地何,比尚书。”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禹杭

    浙江余杭市的别称。相传夏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至此舍杭(航)登陆,因名;至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以主禹祀,又名余杭。按余杭本系古越语地名,“余”据《越绝书》卷八是汉语“盐”之意,禹杭当系余杭的汉化地名

  • 敕令格式

    文书名。唐代法令、法制文书有律、令、格、式。宋初称为令、格、式、敕。神宗以律不能概括一切,改为敕、令、格、式,而仍存律。凡断狱必先依律,律未载,则依敕、令、格、式。前朝所颁敕、令、格、式,后朝必编纂成

  •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简称山北(道)或辽东(道)廉访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属内八道监司之一,隶御史台。治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迁于惠

  • 太湖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豫部蛮民置太湖左县。属晋熙郡。后废。泰始二年(466)复置。以“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太平寰宇记》)。治今安徽太湖县东北。南朝齐移治今太湖县。梁名太湖县。隋开皇

  • 狐偃

    春秋时晋国大夫。字子犯。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又称舅犯,一作咎犯。初与赵衰、颠颉、魏武子等从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文公二年(前635),秦将纳因王子带之乱出奔在外的周襄王

  • 巨里城

    亦称巨合城。即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西汉武帝封城阳顷王子发为巨合侯,即此。《后汉书·耿弇传》:东汉建武五年(29),弇讨张步,“弇进兵先胁巨里”,即此。北宋置龙山镇。

  • 潘荣

    1419—1496明福建龙溪人,字尊用。正统进士。犒师广东,归授吏科给事中。天顺六年(1462)奉使琉球。成化时任户部左侍郎,署部事,沮中官贩私盐。累迁至南京户部尚书。恬淡谨厚,服官四十年,奉职无过。

  • 南山宗

    即“律宗”。

  • 功论

    即“功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