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陉庭

陉庭

春秋晋邑,战国属韩,后属秦。又作陉城、汾陉。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左传》桓公二年(前710):晋“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史记·白起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均即此。按《韩世家》作“秦拔我陉城汾旁”,《范雎传》作“秦攻韩汾陉,拔之”。盖陉城在汾水旁,故云。

猜你喜欢

  • 元士

    官名。(1)受命于天子之士。《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郑玄注:“元,善也。善士谓命士也。”(2)王莽始建国元年(9),更秩六百石为元士。新莽官制,九卿分属三公,每一卿置大夫三人,每大夫置元

  • 中日修好条规

    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订立的第一个条约。同治九年(1870)、十年,日本两次遣使来华,要挟清政府“仿西成例,一体订约”,经清政府据理力争,未尽如其愿。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九日(1871.9.13),李鸿章与

  • 白径岭

    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为中条山支岭。路通陕州(治今河南陕县西南)。《水经·涑水注》:盐池“南面层山,天岩云秀,地谷渊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之曰径。南通上阳(在今陕县境)。”

  • 耕根车

    明代皇帝御用车辆。皇帝亲耕时,用以载运耒耜。始于嘉靖十年(1531),无高广尺寸,较当时车式稍小,通用青质。

  • 西染色库

    官库名。掌收受染色之物以给染院之用。以京朝官及三班为监官。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东染色库,三年,又置西染色库,咸平二年(999)省东库。

  • 庄客

    唐以来地主田庄中佃农和雇农的通称。亦名田客、庄户、客、佃人等。因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身份地位也各异。具有一部或全部生产资料者,有一定自由。如唐颜真卿在郑州有庄,刘晏判官李邈,其庄田在高陵,“庄客

  • 市舶

    唐、宋、元指海外贸易。唐代置市舶使,宋、元置市舶司专管此事。元代海外贸易规模较大,海外地区东起高丽(今朝鲜)、日本,西抵非洲东部、阿拉伯半岛。由海道进口的货物以香料、药材、珍宝为主,出口的货物以纺织品

  • 淑媛

    官名。三国魏文帝置,位在淑妃下,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晋武帝定内官,列为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沿置。十六国后赵亦置,爵视子,不限员数。

  • 草鲢混养

    古代养鱼法。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对混养之作用、鱼类搭配比例等均已有具体记载。《广志绎》:吴越养鱼,“入池当夹草鱼养之,草鱼食草,鲢则食草鱼之矢(屎),鲢食矢而近其尾,则草鱼畏痒而游,草游,鲢又随觅之

  • 东圉

    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王子朝之乱,单氏“伐东圉”,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