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阿昌族

阿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峨昌、莪昌、俄昌或阿昌等。自称因地而异,有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数种。与傣、景颇、汉、傈僳等族杂居在云南省内的梁河、陇川、潞西和龙陵等市、县,其中以梁河、陇川最为集中。人口27 718人(1990年)。操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陇川、梁河、潞西三种方言。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其先民“峨昌”人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其中一部分约于十三世纪定居于陇川县的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定居于梁河地区。《滇略》卷九称其“耐寒畏暑,喜燥恶湿,好居高山,刀耕火种”。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有“水稻之王”美称。手工业较发达,善制长短刀和铁制农具,数十个品种的“户撒刀”著称于世。住屋多为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服装式样较多。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则行火葬。大多信仰小乘佛教。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有家族组织“家会”。建国前,大部分地区都保持着在傣族土司统治下的封建领主经济。民主改革后,废除了领主、地主一切特权剥削,建立了民族乡,各项事业均有较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 梁简文帝

    503—551即萧纲。南朝梁皇帝。公元549—551年在位。字世缵,小字六通。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天监五年(506)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在藩曾任雍州刺史,拜

  • 帝王世纪

    书名。西晋皇甫谧撰。十卷。起自三皇,止于曹魏,专记帝王事迹。所述秦以前史事,博采经传杂书,可补《史记》之缺。已佚。今有清顾观光辑一卷本,收入《指海》。又有王仁俊辑一卷本,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 巡检

    官名。(1)地方治安官。五代后唐始置。宋代于边寨及险要处置,以閤门祗候至诸司使、将军或内侍等充任。另或置同都巡检使,若供奉官以下充任则不带“使”字。并置巡检都监、巡检使或同巡检使,若三班使臣充任则不带

  • 元法僧

    454—536北魏宗室。道武帝重孙。孝明帝时,以为太尉行参军,累迁益州刺史。为官贪虐枉杀,致合境皆反。后除光禄大夫、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杀行台高谅,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自称尊号

  • 别试所

    宋代科举考试场所之一。又称别试院、别院、小院。专为解试、省试举行别头试所设。北宋省试常在国子监或太常寺设别试所,南宋后期则于大理寺西专建别试院。参见“别头试”。

  • 审刑院

    官署名。北宋淳化二年(991)置。设知院官一至二人,以朝官充任。另设详议官六人。凡案件经大理寺裁断,报审刑院复查,由知院与详议官写出书面意见,上报中书,奏请皇帝决定。元丰三年(1080),并归刑部。

  • 浮图峪

    即今河北涞源县东浮图峪。见“插箭峪”。

  • 朱批谕旨

    朱(硃)①见“朱谕(3)”。②书名。清世宗撰辑。三百六十卷。雍正十年(1732)成。世宗阅览臣工奏折,每有批语,数十字或数百字不等,批过的奏折遂为朱批奏折。世宗拣选各类官员二百二十三人约七千件朱批奏折

  • 南洋与创立民国

    书名。张永福撰。一册,十六开本。记述辛亥革命时期南洋华侨和作者从事革命活动的有关史实,一事一叙。附有相当数量的函电、文献和图片。193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 翰海

    一作瀚海。含义随时代而变。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翰海而还。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均解作一大海名。据方位推断,疑即今蒙古高原东北境的呼伦湖与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