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闽学

闽学

理学的一派。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因其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别称“”)路的建阳,故名。代表人物还有蔡元定、蔡沈、黄榦、李燔、张洽、陈淳等。继承发展了“洛学”学说,吸取了“关学”的某些观点,推崇“濂学”,糅合佛、道思想,完成了程、朱之学的理学体系。与陆学相攻讦。以“”为最高范畴,认定理先气后,理本气末。解释“太极”为“”的总称,用“理一分殊”论证万物的产生过程。为学主“格物穷理”,人生哲学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把代表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的“”渗透到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神化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南宋时,盛行于福建及浙东,元代始北传,后与“洛学”成为理学正宗。

猜你喜欢

  • 南北议和

    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调停”下,清军与革命军首先在武汉停战。十月十九日(12.9)达成南北全面停战协议。二十八日清政府全权大臣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与南方各省全权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英

  • 晋元帝

    276—323即司马睿。东晋皇帝。公元317—323年在位。字景文。懿曾孙,琅邪恭王觐子。年十五嗣爵。惠帝即位,初拜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左将军。成都王颖败东海王越于荡阴(今河南汤阴西南)后,即潜至洛阳,

  • 冲虚至德真经

    即“列子”。

  • 西不羹

    古城名。在今河南襄城县东三十里。《汉书·地理志》颍川郡襄城县“有西不羹”。参见“东不羹”。

  • 左民郎中

    官名。西晋、北魏与左民郎互称,为尚书省左民曹长官。参见“左民郎”。

  • 李攸

    宋泸州(今属四川)人,字好德。官承议郎。学识渊博,尤谙宋代掌故。政和初,曾编辑《西山图经》、《九域志》等书。靖康兵燹之后,图籍散佚,乃搜辑旧闻,撰成《宋朝事实》一书,使北宋一代典章,粲然具备。曾上书秦

  • 澶渊

    ①古湖泊名。亦名“繁渊”。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北。春秋卫地。《春秋》襄公二十年(前553):公会晋侯、齐侯等“盟于澶渊”,即此。②春秋宋地。约在今安徽萧县、砀山间。《春秋》襄公三十年(前543):晋、齐、

  • 刘元霖

    1556—1614明河间任丘(今属河北)人,字无泽,号用斋。万历进士。授知县,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万历三十四年(1606)以侍郎署工部事。四十年,进工部尚书。次年,兼署都察院。奏罢福王滥营洛阳藩邸

  • 康国

    ①古国名。昭武九姓之一。北魏时称悉万斤,唐时始称康国,又作飒秣建、萨末鞬。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西域列传》。其俗信祆教,杂以佛教。居民以农业为主,兼营畜

  • 孛罗城

    古西域地名。见于元刘郁《西使记》。在铁木儿忏察关(今新疆赛里木湖附近)之东二十里。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不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