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镇海之战

镇海之战

亦称甬江之战。中法战争著名战役。马尾之战后,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与宁绍台道薛福成等在地处甬江口的镇海严密布防,筑工事,埋地雷,铺电线,设疑营,分兵把守水陆要隘,欧阳亲临南岸金鸡山督师。当地民众组织民团,防贼除奸,支援守军。清光绪十一年一月十五日(1885.3.1),法国远东舰队统帅孤拔率舰四艘来犯,守军舰船与炮台密切配合,击退敌舰,并于次日夜粉碎敌鱼雷艇及舢板的偷袭。十七日法舰再次来犯,被阻击在江口之外。孤拔在是役中受伤,旋毙命于澎湖。自此,法舰只在口外窥伺,不敢再战。

猜你喜欢

  • 行粮

    军粮名。明代于军士执行任务如操备、出哨、守墩、瞭高、烧荒、修边、防秋、行军等期间,验日计程支给。有本色米麦,折色银、钞等。事毕停发。因时地任务不同,月支四至五斗不等。各级军官除俸饷外,亦给之。一般由沿

  • ①官制用语。(1)指考课。由《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引申而出。据《周礼·地官》,每三年对官吏政绩考查一次,称大比。隋唐以后主要指科举考试。(2)相当于某级官员的待遇。各朝皆

  • 傅燮

    ?—187东汉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北)人,字南容。本字幼起。初举孝廉,灵帝时任护军司马,与左中郎将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因弹劾宦官祸国,与中常侍赵忠相忤,屡为所谗。后拜议郎,值西羌起事,司徒崔烈以为宜弃

  • 威州大索桥

    一名绳桥,古代又称为“笮”,是羌族传统的建筑艺术。因横跨威州(治今四川汶川)境内岷江与杂谷脑河交叉处,故名。相传始建于唐代,全长100余米,宽1.5米。桥两岸垒石为洞门,以二十四根木柱,系拳头粗大的竹

  • 安北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明帝太和中置,与安东、安西、安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为出镇北方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权任甚重。三国魏、晋、南朝宋皆定为三品。十六国汉、后秦、西秦、

  • 秦汉伎

    即“西凉乐”。

  • 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有佤、布饶克、巴敖克、阿佤、阿卧。他称有阿佤、佧瓦·拉等。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沧源和西盟为其主要

  • 旺钦巴勒

    1795—1847清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北票)人。蒙古族。汉名宝金山。曾任本旗协理台吉。道光二十一年(1841)鸦片战争时,奉命率本旗蒙古军在营口附近重创英国侵略军。喜文学,熟通蒙、满、汉

  • 葫芦笙

    亦称葫芦丝。(1)傣族的吹奏乐器之一。以葫芦为共鸣器,插入簧管可奏旋律之笙,亦名匏笙。约形成于战国。是南方民族普遍使用的乐器。(2)彝族的吹奏乐器之一。多用于伴奏舞蹈。

  • 完颜宗干

    干(幹);?—1141金太祖子。本名斡本。从太祖破辽,屡战有功。太宗时,为国论勃极烈辅政,参订官制、礼仪。改国论左勃极烈。熙宗时,拜太傅,领三省事。与希尹等诛宗磐、宗隽。进太师,封梁宋国王,监修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