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针工局

针工局

官署名。明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二年(1379)置。十七年,更定宦官品职,定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二十八年改大使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渐改置掌印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造宫中内使衣服之事。

猜你喜欢

  • 废藩田产

    见“更名田”。

  • 袁应泰

    ?—1621明陕西凤翔人,字大来。万历进士。授临漳知县,治漳水,筑长堤四十余里。调河内(今河南沁阳),又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治行冠两河。迁工部主事,移疾归,后起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治兵永平

  • 徐元文

    1634—1691清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字公肃,号立斋。顺治进士,授修撰。康熙十三年(1674)擢内阁学士,充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次年,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十八年为《明史》监修总裁官,疏荐明遗老

  • 渤海郡

    ①南朝宋孝武帝侨置。属冀州。治临济城(今山东高青县高苑)。《水经·济水》:“又东北过临济县南”,郦道元注:“晏谟《齐记》曰:有南、北二城隔济水。南城即被阳县之故城也。北枕济水,……今渤海侨郡治。”北魏

  • 因果报应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因”亦称“因缘”;“果”或称“果报”。“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认为任何思想和行为,一经产生,不会自行消失,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果”之理,贯通“三

  • 汉书注校补

    书名。清周寿昌撰,门人王先谦、瞿鸿��、黄国瑾、朱一新等参校。五十六卷。作者研习两《汉书》四年,于书眉间批注无隙,其内容有版本字句之校勘,文字之诠释,史事之考订。经整理后刊

  • 赵熹

    前4—80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伯阳。少仕更始政权,拜中郎将,封勇功侯。建武中历任怀令、平原太守,有治绩。征为太仆,迁太尉。明帝时,封节乡侯。坐考中山相薛修事不实免官,旋授卫尉,后代行太尉事,

  • 东井

    见“井宿①”。

  • 沈简王

    即“朱模”。

  • 辽实录

    辽代建立后,仿前代制度,设立国史院,编录《起居注》、《日历》和《实录》。初次纂修《实录》,在圣宗统和初,由枢密使、监修国史室昉和翰林学士承旨邢抱朴主撰,统和九年(991)正月修成,凡二十卷,称《统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