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

战国后期赵、魏、楚三国大败秦军的战役。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秦王陵攻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受到赵人激烈抵抗,王陵失利,秦发兵增援,又不利。次年,秦王遂以王龁代王陵,既而又从范雎荐,以郑安平为将军,统率围赵秦军,仍不能破邯郸。秦昭王五十年(前257),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率大军救赵,在邯郸城下同秦军决战。赵、魏、楚里应外合,大破秦军,郑安平以二万人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猜你喜欢

  • 淳于长

    ?—前8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字子��。成帝时,以太后姊子为黄门郎,官至卫尉。往来通语东宫,使赵飞燕得立为后,因封定陵侯。深得成帝信用,贵倾公卿。交结诸侯牧守,赂

  • 米尔咱·海答儿

    1499或1500—1551全名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朵豁剌惕·古列干。明西域历史学家。生于达失干。十五岁时随表兄赛德汗自阿巴癿乞儿之手夺取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英吉沙尔、鸦儿看(今新疆莎车)等城

  • 大梁司寇

    官名。又称邦司寇。战国魏置。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掌刑徒及督造兵器。魏惠王九年(前361)迁都大梁,故名。

  • 平闽之役

    朱元璋削平元延平平章陈友定的战争。元末,陈友定据福建八郡之地。元置分省于延平(今福建南平),以其为平章。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朱元璋遣征南将军汤和等率军连下杉关、邵武、福州等地。明洪武元年

  • 昆(崑)仑(崙)奴

    南北朝时奴仆之一种。指昆仑国人定居中国后充当奴仆者。昆仑国指今越南南海中之昆仑岛,或指非洲。时昆仑舶往来中国较为频繁,其人形长,皆卷发而黑身。东晋会稽王司马昱无子,时织纺婢媵中有李陵容者,黑而长,宫人

  • 索靖

    239—303西晋敦煌(治今甘肃敦煌西)人,字幼安。当地著姓,累世官族。与乡人氾衷、张甝、索紾、索永诣太学,驰名海内,称“敦煌五龙”。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官西域戊己校尉长史,擢为尚书郎。

  • 太子右谕德

    见“右谕德”。

  • 黔南识略

    书名。清爱必达撰。三十二卷。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爱必达,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巡抚贵州时,曾条例十八事,后由贵阳经历张凤孙芟摘为书。以贵州省、府、厅、州、县为纲目而详记其建置沿革、疆域、山

  • 大夫佐

    官名,为大夫的辅佐官员。《管子·度地》:“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

  • 楚衡阳王

    899—932即马希声。五代时楚国君。公元930—932年在位。字若讷。武穆王马殷次子。殷建国,受命判内外诸军。误信荆南高季兴间谍之言,以为亡马氏者必高郁,矫父令杀之,使楚失谋士。继位后遵父遗命,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