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古城。一说在今息县西南。《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楚��穀於菟灭弦,“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昭公十三年(前529):“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②秦、汉时在边地民族聚居区所设置的县级行政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蛮夷曰道”。云梦睡虎地秦简《南郡守腾文书》:“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史记·货殖列传》:“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史记》裴骃集解引韦昭云:“督道,秦时边县名也。”③唐贞观元年(627),因山河形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增为十五道,置道采访处置使,职掌与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刺史部略同,为监察区。辽置五京道。④唐方镇辖区名称。《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通典》:“分天下州县制为诸道,各道置使,理于所部,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谓之节度使。”⑤元代在中书省、行中书省和路府之间设置的地方区划。一为肃政廉访使道,是监察区划,属御史台和行御史台;一为宣慰司道,为中书省、行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元代中书省、行省辖区过大,政令行使不便,故设置在离省会较远的地区,分辖一部分路府州县,作为中书省、行中书省的承转机关。⑤明初以布政、按察二司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各分理一部分府州县的钱谷,称为分守道,始于永乐年间;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各理一部分府州县的刑名,称为分巡道,始于洪武年间。另有督粮、督册、兵备、盐法等道,各司其专职。清乾隆十八年(1753)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名称,专称分守道、分巡道,长官称道员,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县,成为布政、按察二司与府、直隶州之间的一级。清末更在各省设置巡警、劝业等道,各司其专职。北洋军阀时,曾分一省为数道,取消分守、分巡等名称,设置道尹。1928年取消道制。⑦哲学术语。原指道路。西周《鼎》作“”。《尔雅·释宫》有“道路”一词。《说文·辵部》段玉裁注:“道者,人所行。”后演变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基本范畴。春秋时瞽史认为,“”从属于“”,称“天道”。春秋末老子则认为“”从属于“”,以“”为世界之本原,是天地之母,是一个有内在规律的运动过程。《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战国时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指出“夫道覆载万物者也”(《庄子·天地》),即万物无不包含于“”之中,并指出:“道,理也”(《庄子·缮性》),认为“”又是贯通万物之理,将“”与“”并称。韩非提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寄)也。”(《韩非子·解老》)以“”为万物之理的总汇,认为综观万物之异理,即可认识“”,否定“”是精神性的本体。《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阴阳二气的互相依存与转化为“”,并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与“器”相对。认为“”即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此为无形;“器”即具体事物,此为有形。北宋张载以“”为“”,认为“由气化,有道之名”(《正蒙·太和》),并认为气没有固定的形体,所谓“形而上”,即是气的运行变化。程颐认为“”是阴阳二气产生的根源,宣称“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二程遗书》第三)。南宋朱熹以“”为“”,以“器”为“”,提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或“”是最根本的,“器”或“”由“”或“”所派生。叶适以“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习学纪言·进卷总义》)的命题,与程朱之说相抗衡。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周易外传》卷五)认为“”是具体事物和名物制度中之通理(规律),离“器”无“”,反对把“”视为抽象的主宰物。

猜你喜欢

  • 焊药疗法

    唐代中兽医外科所用一种治疗法。此法据《司牧安骥集·治一十六种蹄头痛》说,是用快刀修削蹄甲,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然后将硬膏(紫矿、血余、黄丹、黄腊等)填入空洞,再用烧红烙铁烙熔,使药膏紧密地焊在蹄匣内。

  • 福王

    ①即朱常洵(见“福恭王”)及“朱由崧”。②即“洪仁达”。

  • 乾溪

    ①春秋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左传》昭公六年(前536):楚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即此。②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唐中和二年(882),西川阡能起义军败陈敬瑄部下杨行迁于此。

  • 诸司使

    官名统称。唐后期始置,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改用武臣。宋初尚有职掌,嗣后渐成阶官,除特殊情形外,仅为叙迁之阶而无实际职务。诸司使分东西二班,各二十使,东班为皇城使、翰林使、尚食使、御厨使、军器库使、仪鸾使

  • 摄进勇副尉

    官名。宋无品武阶官。位同进勇副尉下,守阙进勇副尉上。

  • 监军使

    ①使职名。唐开元二十年(732)诸道方镇置为监军使院长官,以宦官充任,一般任三年,掌“监视刑赏,奏察违谬”,属有副使、判官、小使等,并掌握部分军队。各支郡镇兵,别有品秩较低宦官监临。平时出征,偏将所领

  • 民政部参议厅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一部谋议之事,议定本部法令章程。置左、右参议各一人,参事二人。下设则例局、统计处。

  • 巩昌路

    元初改巩昌府置。治陇西县(今县)。为巩昌都总帅府治。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等县地。明初改为府。

  • 诸色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管领官工匠生产。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置,属工部。秩正三品。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等官。下辖梵像提举司、出蜡局提举司、铸泻等铜局、银局、镔铁局、玛瑙玉局、石局、木局、油漆局、诸

  • 江东犁

    即“曲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