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济桥

通济桥

①位于今浙江金华通远门外西南一里,跨金华江。旧为浮桥。元大德四年(1300)至元统二年(1334)建为联拱石梁桥。桥墩十二,墩高四丈一尺,上游作分水尖。桥长七十八丈,桥屋六十四间。明代凡六毁六建。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九年再修,十四年尽毁,改建浮桥。乾隆十五年(1750)重建石墩木梁,上覆桥屋如旧制。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为石拱桥,十三孔,两侧石栏,全长九十八丈,宽二丈六尺,高四丈八尺。今桥实测长254.5米。②位于今浙江余姚。宋时为石墩木伸臂桥。元至顺三年(1332)改建石拱桥,驼峰三孔,构造雄伟,为全浙罕见,号称浙东第一桥。③位于今云南昆明市东,跨金稜河支流上。元末梁王杀段功于此。

猜你喜欢

  • 普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意为白人。藏族、纳西族称之为巴、博。史称西番、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永胜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地。人口29721人(1990年)。源于古

  • 易服

    清初五大弊政之一。满族章服是缨帽箭衣,明朝衣冠是方巾大袖。顺治二年(1645)定,汉族官民衣冠,一律采用清制,违者严惩,激起了多次反清斗争。

  • 邢玠

    1540—1612明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字式如,号昆田。隆庆进士。授密云知县,擢御史。万历二十二年(1594)总督川、贵军务。以招抚播州杨应龙功,进右都御史。二十五年总督蓟辽军务,经略朝鲜。次年逐倭

  • 万历疏抄

    历(曆)书名。明吴亮辑。十二卷。亮字严所,号采于,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是书载万历朝内外臣工奏疏,始于隆庆六年(1572)神宗即位,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分圣治、圣

  • ①官名。一州之长。《礼·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汉代及其后,州牧亦省称牧(参见“州牧”)。清代为知州别称。②见“牧夫①”。③地名。或谓即牧野。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北。《诗·鲁颂·閟宫》:

  • 白氏墓碑铭

    原作《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系云南大理市五华楼所出元碑。墓碑主白长善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弟白敏中之后,其八世祖白和原从侬智高起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智高兵败,和原等人从智高逃大理。后大理迫于

  • 镇右将军

    官名。南朝梁天监七年(508)置,为八镇将军之一。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只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陈因之,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

  • 东楚

    地区名。“三楚”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谓:“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地跨江逾淮,约当今江苏大部、安徽东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东至于海。因处于全楚之东北,故名。

  • 广东越南第二图界约

    本约与《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合称《粤越界约》。法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广东与越南部分地段的界约。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93.12.29)由清方官员李受彤、陈文垿、张懋德等与法方代表签于横模。

  • 耶律海思

    925—约959辽皇族。字铎衮。耶律释鲁之子。会同五年(942),应诏言事,擢宣徽使。从攻后晋。世宗立,随至潢河横渡,受命往见述律太后议和事。世宗即位,领太后诸局事。穆宗应历九年(959),从冀王敌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