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

官名。(1)中书省属官。亦称中书通事舍人、中书舍人。东晋始置,掌呈奏案章,七品,多选名流充任。后省,由中书侍郎兼其职。南朝复置,员四人,渐引用有才干的寒士,于呈奏本职外,兼掌诏令,入直内廷,出宣帝命,凡有陈奏,由其持入参决,遂夺中书侍郎之职,权倾天下。梁后期改名中书舍人北朝亦称中书舍人。参见“中书舍人”。(2)隋初置为内史省(中书省的改称)属官,员十六人。职如前朝谒者,掌承旨传宣之事,从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增为二十四员。大业三年(607)改名通事谒者,从六品,隶谒者台。唐武德四年(621)废谒者台,复名通事舍人,员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承旨宣劳等事,选善辞令者充任。隶四方馆,名义上属中书省。北宋改隶閤门司,亦称閤门通事舍人,员十人,从七品。朝会宴幸时赞相礼仪,传宣引班,赞其拜舞之节而纠其违失。号为閤职。为武臣清要之选。辽代为南面朝官,隶门下省通事舍人院。金复称閤门通事舍人,员二人,从七品。时閤门司隶宣徽院。元代置于侍仪司,隶礼部。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置十四员,后或减或增,至治元年(1321)以后定置十六员,从七品。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亦置,隶侍仪司,明洪武四年(1371)定为从九品。后改侍仪司为殿廷仪礼司(鸿胪寺),遂罢。(3)北魏门下省属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麴氏高昌国亦置,地位较高。(4)东宫属官。南朝齐、梁、陈皆置,亦称东宫通事舍人,掌传宣令旨、内外启奏。梁位一班,陈九品。北齐太子门下坊属官有通事守舍人。隋初隶太子典书坊,员八人,正七品,掌导引东宫官员辞见,承令劳问。大业三年改名宣令舍人。唐复旧名,隶太子右春坊,员八人,正七品下。辽为南面朝官,隶太子右春坊。明置二员,隶詹事府。清初沿置,从九品。顺治十五年(1658)省。

猜你喜欢

  • 东台侍郎

    官名。即门下侍郎。唐龙朔二年(662)改黄门侍郎置,咸亨元年(670)复名黄门侍郎,天宝元年(742)又改门下侍郎。

  • 祁?

    1777—1844清山西高平人,字竹轩,又字宗庵。嘉庆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道光四年(1824)出为河南盐粮道,五年迁浙江按察使。九年授刑部侍郎,寻为广西巡抚。十三年调广东巡抚。十八年任刑部尚书

  • 敬嗣晖

    ?—1170金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字唐臣。天眷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海陵王时,擢起居注、吏部侍郎、左宣徽使。进拜参知政事。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南下,与张浩同留南京,治尚书省事。世宗即位,被劾归里

  • 哈资伯克

    即“哈子伯克”。

  • 普名声

    ?—1636亦作普明声、普名胜、普名升。明云南阿迷州(今开远)人。彝族。马者哨土目普维藩之子。父死袭职。天启二年(1622),以征调有功,授土守备职衔。五年,升阿迷州土知州世职,后渐不服调度,于崇祯五

  • 和鲁斡

    ?—1110辽兴宗次子,道宗洪基弟。重熙十七年(1048),封越王。道宗即位,封鲁王、宋王。清宁二年(1056),为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留守。乾统元年(1101)天祚帝即位,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

  • 司盟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法。

  • 司甲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掌理铠甲,为众司甲兵戈盾等官员之正长。

  • 礼部试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唐始设。唐初,吏部掌贡举,由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州县乡贡举子至京应试。开元二十四年(736),以考功员外郎资望轻,移贡举于礼部,始称礼部试。因吏部、礼部均属尚书

  • 常何

    588—653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隋末聚众保乡里。后从李密,说密归唐。武德中,从李世民平窦建德、王世充,从李建成平刘黑闼。武德七年(624),为北门长上,李世民以重金厚结之。九年,玄武门之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