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远济堰

远济堰

古堰名。又名通济堰。在唐剑南道眉州彭山(今属四川)西北。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流一百二十里,至眉州西南入江,溉田一千六百顷。开元二十八年(740),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五代时,眉州刺史张琳重修。

猜你喜欢

  • 陈守元

    ?—939五代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道士。受宠于闽惠宗(王延钧),为作宝皇宫以居之,赐号洞真先生。闽康宗(王昶)时,尊为天师,凡更易将相、刑罚选举,多所干预,受贿请托,靡所不至。曾劝康宗建三清殿于禁中

  • 孔愉

    268—342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敬康。世二千石,幼孤以孝闻。吴亡,迁洛阳。惠帝末,归乡,避石冰之乱,入新安山中,改姓孙,以稼穑读书为务。建兴初,年五十,始应召,为丞相掾。以讨华轶功,封余不

  • 比部员外郎

    官名。刑部比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掌本司籍帐,侍郎缺则代理其职。炀帝初废,大业三年(607)又置承务郎,职掌略同。唐武德三年(620)复置,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先后随本司改为司计员

  • 《周易》卦名。八经卦之一,卦形为☰;又六十四别卦之一,卦形为䷀,下乾上乾。基本卦象是天,又比朝廷、象君主、君子、阳气、刚健等。

  • 捕亡律

    唐律第十一篇名。即关于追捕逃犯及逃亡军士、工匠的刑法。共十八条。如将吏不及时追捕逃犯,罪犯持杖拒捕,道路行人不助捕逃犯,从军逃亡,宿卫士逃亡,丁夫杂匠逃亡,官户奴婢逃亡,浮浪外地不归,知情藏匿罪人等,

  • 京堂

    明清对某些高级官员之称呼,言其为堂上之官。一般为三品或四品官。清代凡通政使司,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光禄寺、詹事府、鸿胪寺等卿寺衙门之堂官皆称京堂。亦尊为京卿。清中叶以后遂成为一种虚衔,如三品京堂、

  • 马头山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东晋咸和二年(327),祖约还历阳,谯国内史桓宣将数千家欲南投寻阳,营于马头山,即此。

  • 悬梁

    亦作县梁。古代城防设施。即城壕上设的吊桥,桥上有机械性之发梁,可控制吊桥的升降。《墨子·备城门》:“为堑县梁。”“上为发梁而机巧之。”“敌人遂入,引机发梁,敌人可擒。”岑仲勉注:“县梁即后世之钓(吊)

  • 参军府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于诸王府置。与王相府、王傅府同为诸王府官属。置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九年,改长史司。

  • 连尹

    官名。春秋战国楚置。一说为射官。《左传·襄公十五年》:“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孔颖达疏引服虔:“连尹,射官。言射相连属也。”《善斋吉彖录》卷十四有战国楚“连尹之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