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相传春秋战国之际人。名跖,或作蹠。旧时被诬称为“盗跖”。《史记·伯夷列传》谓其“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荀子·不苟》称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庄子·盗跖篇》称他为柳下惠之弟,曾率“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堡)”。一般认为《庄子》载跖与孔子问答属寓言性质,不可信。但以跖为领袖的起义,春秋战国之际曾发生过。

猜你喜欢

  • 匡衡

    西汉东海承(今山东枣庄南)人,字稚圭。少好学。因家贫,佣作以供资用。后以射策甲科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荐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上书言时政称旨,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朝

  • 印光

    1861—1940陕西郃阳(今合阳)人。僧人。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以号行。二十一岁出家。次年,受具足戒,专修净土宗。曾在普陀山法雨寺研习佛典三十年。并修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

  • 任敖

    ?—前179秦末泗水沛(今属江苏)人。早年为狱吏。后随刘邦起兵反秦,为御史。楚汉战争时,迁上党守。因陈豨反时坚守有功,封广阿侯。高后元年(前187)任御史大夫。三岁免。

  • 天禧以来谏官年表

    书名。宋李焘撰。卷数不详。焘以宋初任言责者不一,天禧别置谏院,礼秩优异,谏官、御史权势乃与宰相等。其所选用,出自君主,必取当时第一流人才。因断自天禧置院以来,撰为此书,以著古今谏官之变。已佚。

  • 蒋瑶

    1469—1557明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粹卿,号石庵。弘治进士。正德时任扬州知府。武宗南巡时因阻江彬勒索,一度下狱。嘉靖十年(1531)迁工部尚书,次年以忧归。十七年再任工部尚书,规划宫室营建称旨

  • 内东门取索司

    官署名。北宋初置,景德三年(1006)改称内东门司。

  • 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置。属工部,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仁宗延祐六年(1319),拨隶崇祥院,后属将作院。英宗至治三年(1323),改隶工部。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领织染人匠提举司、杂

  • 晋公卿礼秩故事

    书名。西晋傅畅撰。九卷。记晋代公卿朝典礼节、服饰、车驾等制度。久佚。清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有辑本二卷,傅以礼《傅氏家书》、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中各有辑本一卷。

  • 唐睿宗

    662—716即李旦。唐代皇帝。公元684—690年、710—712年在位。初名旭轮,简称轮。高宗第八子,武则天所生。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初封殷王。后徙相王、豫王。嗣圣元年(684),武后临朝

  • 逗留畏懦

    罪名。亦作逗桡、畏愞。指将领出征时违背军令,观望畏惧不前。多以军法从重惩处。《汉书·韩安国传》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军法,行而逗留畏懦者要(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