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调戗

调戗

航行术语。一种顶风行船的驾驶技术。又作掉抢。明茅元仪《武备志》:“沙船能调戗使斗风。”明杨慎《俗言》:“吴楚谓帆上风曰抢,谓借左右使向前也。《扬都赋》:‘艇子抢风,榜人逸浪。’今舟人曰掉抢是也。”其操作方法为,不断改变船行方向,使船行“之”字形路线,使顶风变侧斜风,而推动船只前行。

猜你喜欢

  • 山陵使

    使职名。亦称山陵仪仗使。唐贞观中始置,掌议帝后陵寝制度、监造帝后陵寝。昭宗于天祐元年(904)遇弑,平章事裴枢充山陵礼仪使,独孤损充山陵使,权知河南尹韦震充山陵桥道使,行安葬大礼。五代后唐又置检视诸陵

  • 月建

    见“干支纪月法”。

  • 五大臣出洋

    清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7)清政府为策划预备立宪,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国考察宪政。临行遭革命党人吴樾狙击,因改期,以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

  • 殿前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置,总领殿前诸班。宋初沿置,位在殿前都点检之下,废殿前都点检后,遂为殿前司长官。掌殿前诸班、诸直及步骑诸指挥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政和四

  • 四史疑年录

    书名。清阮元、刘文如辑。七卷。作者认为钱大昕《疑年录》,系随笔偶记之作,致有西汉未列一人,东汉仅有郑玄一人等缺失。乃遍考正史列传所载人物,订其年岁,如史无明文者,则以前后事迹辗转推算,或约计之。如项籍

  • 都督佥事

    官名。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一人,又称佥都督,从三品。吴元年(1367)升从二品。洪武十二年(1379)再升正二品。十三年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置,恩功寄禄,无定员。凡有公、侯、伯爵者,可与左、右

  • 乡土志

    清末民初各处编印的乡土教材。州、县乡土志多不分卷,或一二卷,间有三四卷、十余卷者。江南有乡镇乡土志;东北有全省乡土志,如《黑龙江乡土志》。多数为铅印本、石印本、抄本,刻本甚少。内容虽简略,但其中清代后

  • 印江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思印江(一作思功江)等处长官司置。长官张姓,明初以从征三十六洞苗蛮功授职。弘治七年(1494)以罪废,割其地置印江县(今属贵州),只留木村诸寨由张氏以土县丞领之。

  • 大汉报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四日(1911.10.15)在汉口创刊,旋迁武昌。胡石庵主办,倪琴舫、颜觐棠、范韵鸾等编撰。日出三大张,最高销数逾三万。以声援武昌起义,鼓舞军心为主旨。假中华民国军政府和孙中

  • 娘娘庙山

    在今河北遵化市。明崇祯三年(1630)正月壬寅,兵部侍郎刘之纶屯兵于此,后金军三万骑围攻之,刘部因炮炸,军营自乱,全军尽殁,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