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诛妖檄文

诛妖檄文

太平天国印书。洪仁玕撰。一卷。载檄文二篇。第一篇为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值咸丰帝之丧,拟出师讨伐而号召天下军民官绅士庶人等共起灭“妖胡”。第二篇劝谕清官兵人等弃暗投明,共出迷途,以保永福。檄文均用干王名义发出。是时天京既困,发此檄文,以壮军心。

猜你喜欢

  • 祭公谋父

    周人,名谋父。穆王大臣。周公后裔,祭国(今河南郑州东北)国君。曾劝谏穆王征伐犬戎,穆王不听,又作《祈招》之诗,劝王爱惜民力,减少巡游。《逸周书·祭公》记其临终对穆王之嘱托。

  • 联元

    1838—1900清满洲镶红旗人,崔佳氏,字仙蘅。同治进士。累迁侍讲。光绪八年(1882)补安徽太平府知府。二十年署滁和道。次年迁广东惠潮嘉道。二十四年擢安徽按察使,继改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二十六

  • 针博士

    官名。唐代太常寺太医署置一人,从八品上,掌以针灸之术教授针生。

  • 右监丞

    见“左监丞”。

  • 天下之法

    明清之际黄宗羲用语,喻指上古三代之政治制度。与“一家之法”相对。语出《明夷待访录·原法》。内容为授田养民,兴学校,防淫乱。其法不以君主“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以能合乎“天下人之情”,故名。旨

  • 昭余祁

    泽薮名。在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市东北。是《周礼·职方》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余,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称近邬县(今介

  • 史贻直

    1682—1763清江苏溧阳人,字儆弦,号铁崖。康熙进士。雍正初命在南书房行走,历吏、工、户部侍郎,署福建、两江总督。屡出审案,不避权贵。雍正八年(1730)授左都御史。乾隆时署湖广总督,重筑武昌江堤

  • 吴光禄奏稿

    书名。清吴赞成撰。三卷。吴氏曾于光绪年间督办福建船政和台湾防务,故是书所辑奏折关涉此二事者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 宋法智

    唐人。曾随王玄策使天竺,学摹绘佛像。

  • 海参崴

    地名。在今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国率宾府地,金代属恤品路。清为宁古塔副都统辖地。咸丰十年(1860)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的《北京条约》,遂被沙俄割占,俄筑寨建港于此,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