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证自证分

证自证分

与“相分”、“见分”、“自证分”同为佛教法相宗大乘有宗认识学说,合称“四分”。“证”者,证明之义,“证自证分”,即对“自证分”的证明。指识自体所具有的判断是非的功能。据《成唯识论》卷二,“见分”能知“相分”,“自证分”能证明“见分”,受纳“相分”的大小长短,而“证自证分”则能判断“自证分”证明之结果的正确与否,故“证自证分”亦称“量果”。

猜你喜欢

  • 既济

    《周易》卦名。六十四别卦之一,卦象为䷾。下离上坎,离为火,坎为水。据《象传》解释:“水在火上”,则水灭其火,救火之功已成,故名既济。

  • ①国名。详“齐国”。②朝代名。(1)南朝之一。南朝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萧道成代宋称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萧齐、南齐。统治区域东、东南至海;北以秦岭、淮河与北魏接界;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至今

  • 临洮

    战国秦邑。在今甘肃岷县。因临洮水,故名临洮。秦置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 赵桓子

    ?—前424战国初人,名嘉。赵襄子之弟(一说襄子之子)。晋国六卿之一。前424年,逐襄子兄伯鲁之孙浣(一说襄子之子,即赵献侯),自立于代,旋卒。

  • 鸱夷子皮

    即“范蠡”。

  • 诗囚

    指苦吟诗人。言其仿佛为诗所囚拘。唐孟郊、贾岛曾被后人称为诗囚。

  • 贯休

    832—912唐末五代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隐。七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负诗名。精通《法华经》、《起信论》。乾宁中,献诗得吴越王钱镠赞赏。后游荆南,得罪节度使成汭等。后唐天复时入蜀,蜀主王

  • 大明宫遗址

    唐宫殿遗址。位于今陕西西安火车站北1公里处。遗址实测周长7600米,面积约320万平方米。宫城西墙长2256米,东墙长2614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南宽北窄,略呈楔形。西北东三面皆重

  • 次丁

    又称半丁。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如晋代规定,男、女年十六至年六十为正丁,亦称全丁;年十五以下至年十三,年六十一以上至年六十五为次丁。

  • 钟(鍾)武县

    西汉置。治今湖南衡阳市西南武水北。元康元年(前65)封长沙顷王子度为钟武侯。属零陵郡。后侯国徙江夏郡境内,仍为钟武县。东汉永建三年(128)改为重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