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规元

猜你喜欢

  • 谪吏

    因犯罪而罚处劳役的官吏。

  • 虞邵庵

    即“虞集”。

  • 中都护

    官名。三国蜀置,统内外军事,权任甚重。北宋初亦置,位五大都督府长史下,少卿监上,后不常置。

  • 雇佣劳动。亦称佣作、赁作、行佣、客佣、以身居作等。《汉书·匡衡传》:匡衡“家贫,佣作以供资用”。颜师古注:“佣作,言卖功佣为人作役而受顾也。”汉代见于农业者有佣耕、赁舂等,商业、手工业中则有酒保、冶炼

  • 上仪同三司

    勋官号。北周置。隋初为从四品散实官,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咸亨五年(674)以其比上骑都尉。

  • 金蝉

    冠饰。汉代皇帝近侍之臣如侍中、中常侍用,常与貂尾并用,谓之貂蝉。东汉宦官中常侍亦以此为冠饰,晋代沿用。后为贵幸近臣的代称。唐高宗增置散骑常侍,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皆金蝉、珥貂。

  • 嗁妆

    亦作啼妆。东汉后期京师流行的一种化妆术,类似今之涂抹眼圈。东汉权臣梁冀妻孙寿善为此道。《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李贤注引《风俗通》曰:“

  • 又称硙、䃺、䃀。一种谷物加工机械,可磨米、磨面。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史游《急就篇》。《说文解字》:“硙,䃺也。从石,岂声。古者公输班作硙。”战国时期已使用,西汉进

  • 礼部

    ①官署名。北魏始置,隋代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北魏始有礼部,王䛯曾任礼部尚书,然其制不详。 西魏置,大统十二年(546)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后建六官府

  • 齐吉达城

    约在今辽宁新宾县南、桓仁西。明代属建州女真董鄂部。万历十二年(1584),努尔哈赤攻此城不克,后归附,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