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文书名。指下言于上之文书。始见于汉。三国沿其制,除言密事得皂囊盛外,余皆启封。唐定为以下达上之制,上于天子。宋以后渐成重大吉庆祥瑞及称谢恩典的专门上书。逢正月皇帝不受朝及喜庆祥瑞之事或群臣奉上尊号、请行大礼时,宰相率文武群臣或连同内诸司使、三班、诸军将校、蕃夷酋长、僧道、耆老等,到东上閤门上之。平日西京留守司官,每五日一上,问皇帝起居;皇帝出巡时,东京留守司官每五日上之,问候起居。群臣迁官改秩、致仕、荫子及新科进士考中传胪(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其制始于宋代)后,皆上而称谢。明清沿前制,凡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及登极等重大庆典,王公百官与在外高级官员均上表庆贺,其式由内阁拟定,交礼部颁发。清初用满、蒙、汉三体文字,后专用汉文,唯驻防满官用满文。四六骈体,历历相沿,稍易字句而已。正、副两份,正本卷而不折,副本叠为折状,储于表匣,以黄绫包裹。仪后送内阁存贮。又,明清各藩国遣使朝贡致皇帝的国书亦称表。其质有金叶、蒲叶及纸等多种。②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采用表格的形式记事。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一般是年表,详则有月表,略则有世表。也有以表的体裁单独撰成一书的,如清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万斯同的《历代史表》等。③测天仪器。又名臬、髀等。实为一木杆,长八尺,后又有长九尺、一丈以至数丈者。竖立于地,察日影以定方位或日至。《周礼·考工记·匠人》:“置臬以悬,视以景(影)”。郑玄注:“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尺之臬,以悬正之,视之以其景,将以正四方也。”《周髀算经》卷上:“髀者,表也。”参见“正朝夕”。

猜你喜欢

  • 竹火枪

    管形火器。多用于明代。用毛竹长三尺,钻透,底用土筑实一二寸,凑土处钻眼作火门,装药线。枪外用铁丝、麻绳扎紧,以灰漆涂固,内用荡药荡过,用直性火药一钱六分,放铅子一枚,照准打放,携带方便。

  • 秦妇吟

    诗篇名。唐韦庄作。《浣花集》未收,孙光宪《北梦琐言》有记载。清光绪时发现于敦煌石室所藏写本中。诗篇假托一少妇自述,叙写在长安遇到黄巢军入城,后逃到洛阳的情景。虽对起义军有所诋毁,但也暴露了官军害民罪行

  • 先生

    ①古人对于饱学之士的尊称。有时亦以自称,如陶潜称五柳先生。②宋代授予某些著名隐士、道士、仙姑、处士的一种称号。如大中祥符三年(1010),隐士郑隐赐号“正晦先生”;宣和七年(1125),“丹华广范崇真

  • 道录

    官名。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五代后周始设,掌理道人词讼等事。宋因设道录院。金设于各路,掌领一路之道人。元亦设于路,为道录司长官,下设书吏、公使人等。掌理所属道人,如有道士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共同处

  • 相岭

    在今四川越西县南小哨一带。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即此。

  • 宝韦斋类稿

    书名。清李桓撰。九十三卷。以李氏室名宝韦斋,故名。为《奏疏》、《官书》、《尺牍》、《甲癸梦痕记》、《明论》、《诗录》、《文录》七种。于光绪六年(1880)至十六年陆续刊印。及卒,尚有《宾退纪谈》一种未

  • 磨寨

    约在今四川西昌市境。明万历中李应祥讨建昌保酋五咱,逐北至此。

  • 林道乾

    ?—1563明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惠来人。嘉靖时组织海上武装抗明,败退鸡笼山(今台湾基隆)。不久率船队经吕宋(今菲律宾)至浡泥(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定居,称其地为道乾港。后试验火炮时不慎被炸死。

  • 候仪郎

    司天散官名。金、元皆置。金为二十五阶之第十七阶,秩从七品下。元为十四阶之第八阶,秩从六品。

  • 胙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东燕县置。治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属渭州。大业初属东郡。唐、宋属滑州。金属开封府。泰和八年(1208)移治华里店,即今延津县北胙城。属卫州。贞祐中移治宜村,为卫州治。元泰定初还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