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衣裳之会

衣裳之会

春秋时诸侯为和好而相会。《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说齐桓公有“衣裳之会十有一”。

猜你喜欢

  • 左屯卫大将军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左领军府为左屯卫,置大将军一人为长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左威卫大将军。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复名左屯卫大将军。北宋沿置,为环卫官

  • 杩槎

    一种导流或截流的水工建筑物。用长数米的木料绑扎成支架,多为三足鼎立状,插入河中。另在支架中部绑横木上加大石以抵御水流冲力。使用时常多个杩槎连结成长列。每个杩槎的两足在迎水面上铺小横木竹席之类,而后倾倒

  • 北部给事

    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北部曹之官员,佐理曹务,并负有监察之责。从三品上。《魏书·尧暄传》:“(吕)受恩为侍御中散,典宜官曹,累迁外都曹令,转北部给事、秦州刺史。”太和改制时废。

  • 典农使者

    见“典劝都尉”。

  • 茂隆厂

    清代云南佤族地区银矿遗址。在今沧源班洪乡西国境线外炉房一带。乾隆初内地人吴姓至佤族葫芦王属地茂隆山开采银矿,葫芦王按内地厂例抽取银课,每年向清政府纳贡银一万一千余两。乾隆十一年(1746),清政府准其

  • 济农仓

    又称济丰仓。明宣德七年(1432),江南巡抚周忱创建。各州县以官钞籴米入仓,得米二十九万石,又益以加耗,籴米四十万石,共贮米七十万石。仓米供兴修水利、荒年赈济及抵补漕运拖欠之用。皆为借支,秋成抵数归仓

  • 李概

    北齐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季节。历仕殿中侍御史、修国史,太子舍人,并州功曹参军。著有《战国春秋》、《左史》。

  • 逸周书集训校释

    书名。清朱右曾撰。十卷。朱氏据王念孙、洪颐煊之书校定《逸周书》正文,复辑群书所征引及诸家之说,申以己意,加以训解,并附校订音释。是书与陈逢衡《逸周书补注》,均总录了前人研究成果。有光绪三年(1877)

  • 点抹

    科举考试用语。宋学校教官和科场考官考校试卷的一种方法。试卷有小错,考官在旁加点,大错则勾抹。各级科场规定,举人试卷不得揩改,涂注一字,须卷后计数。诗错三或五字为一“点”,三点为一“抹”,降级一等;达三

  • 陶模

    1835—1902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方之,又字子方。同治进士。累迁至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光绪十七年(1891)授新疆巡抚。时英俄侵略中国帕米尔,他简练军实,严密防守,并奏请普免新疆商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