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行艺

行艺

宋代学校对学生品德和学业的一种要求。行即道德行为,艺即经术学问。太学斋长、斋谕每月登记学生行艺,每季末选优秀者报学谕加以考试。外舍生、内舍生升舍和上舍生出官,除成绩合格外,还要参考平日行艺作决定。

猜你喜欢

  • 维那

    僧官名。汉语与梵语合称。维即纲,那即梵语羯摩陀那省称,意为寺院中管理僧务的知事僧,或意译为“悦众”者。佛教各寺院皆设,在上坐、寺主之下。北魏、北齐诸州、镇、郡、县皆置,为沙门曹主要长官之一,分管各地僧

  • 额尔德尼

    ?—1623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世居都英额地。努尔哈赤起兵时归附,以通晓汉、蒙语文,赐号巴克什(满语,汉译儒者、学人)。为努尔哈赤近身大臣。常从征。万历二十七年(1599),受命与噶盖一起以蒙古字

  • 屯目

    清代屯居旗人之头目。由地方官府选旗人充任。凡旗人有事来京或往其他处所,均报明给予期限。偏远零散旗户就近受管。

  • 熹平石经

    又称《汉石经》。因经文用隶书一体写定,也称“一字石经”。汉代儒家典籍因师承不同,经文歧异。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等奏请正定经书文字获准,乃由邕书写经文,使工匠镌刻,共成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

  • 永平军

    唐方镇名。(1)大历七年(772)以滑亳节度使号为永平军节度使,治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东),领滑、亳、德、陈四州;十一年增领宋、泗二州,十四年徙治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又增领汴、颍二州。此后辖境缩小。

  • 两京武库署

    官署名。唐代分别于东西二京设,隶卫尉寺,掌收藏兵械。东京(洛阳)武库署始设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各置令一人,从六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另有监事、典事等属。

  • 先请

    亦作上请。即奏请皇帝亲自裁决。汉代,凡贵族和地位较高的官吏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审处,须奏请皇帝裁决。据《汉书·宣帝纪》黄龙元年(前49)诏:“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又《东方朔传》:隆虑公主子昭

  • 共工

    ①又称共工氏。相传为上古部落首领。曾与颛顼争为帝,侵陵诸侯,怒而触不周之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淮南子·天文》)。②相传为尧之臣,尧时担任水官,不善,后被流放(《史记·

  • 卫藏

    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喀木(一译康)四部。卫、藏均系藏语的音译,通见于清代文书;元、明译为乌思藏。据《西藏志》,卫藏西以三桑(今桑木桑)与阿里为界,东约以拉里(今嘉

  • 鬼主

    彝语族先民,俗尚鬼、巫,皆由酋长主持祭鬼。酋长因名鬼主,随其势力大小,有大鬼主、小鬼主、都鬼主、都大鬼主等名号。其见于唐文献记录中之较著者有爨崇道、爨彦昌、孟谷悮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