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蒙古

蒙古

①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意为一切蒙古人之部落),推举葛不律汗、咸补海汗等为首领。至元太祖并蒙古高原各部,建蒙古国,凡属蒙古语族之其他部落,如塔塔儿、蔑里乞、斡亦剌等,亦皆以蒙古人自居。蒙古国对外扩张,征服各国,原属蒙古国九十五千户之游牧民,几乎全部成为蒙古人;自中外各地掳来各种人匠、奴婢,大都被同化于蒙古族。详见“蒙古族。”②国名。元太祖建立国家,称蒙古国。至元世祖建号元朝以前,均用此国号。详见“蒙古国”。

猜你喜欢

  • 会审

    司法制度。由若干部门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称会审。如明代重大案件,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会审,或由九卿会审。清沿其制,死刑案件由三法司会审;非常大案临时命王、大臣、九卿参加会审;宗室、觉罗犯罪,由宗人府、刑

  • 右军都督府

    官署名。明五军都督府之一。初分领在京虎贲右卫、留守右卫、水军右卫、武德卫、广武卫。永乐后改水军右卫、广武隶南京右军都督府。并领在外云南都司、贵州都司、四川都司、陕西都司、广西都司及其所领卫所。永乐后增

  • 汉军缺

    清代官缺之一。亦称汉军官缺。指为具有汉军旗籍身分之官员而专设之额缺。钦天监正六品秋官正定为其额缺,内阁侍读、典籍、中书、部院堂主事、大理寺寺丞、太常寺博士、钦天监灵台郎、司晨博士、部院衙门笔帖式,皆定

  • 庶正

    周代官府正长统称。《诗·大雅·云汉》:“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 皇明大政记

    书名。(1)明雷礼等撰。二十五卷。自洪武至正德九朝为二十卷,雷礼所辑;嘉靖朝四卷,范守己所续;隆庆朝一卷,谭希思所续。万历中江宁周时泰合而刻之,郭正域为之序。全书编年叙次,有正书,有分注,略如《通鉴纲

  • 董汉儒

    ?—约1628明大名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字学舒。万历进士。历任江西粮储参政、湖广巡抚、宣大总督。天启二年(1622)官至兵部尚书。次年丁忧归。崇祯初进太子太保,未赴卒。

  • 占城

    古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宋时,同中国往来密切。建隆二年(961),其王释利因陁盘遣使莆诃散来华,以后往来不断。

  • 准衡

    亦作准平、国衡。战国齐国财政术语。指国家运用粮食、货币的垄断优势,调节、控制各地市场物价,以散积聚,均有无,稳定经济,安集民众。见《管子》之《地数》、《揆度》、《山至数》诸篇。

  • 东浙杂志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浙江金华创刊。半月刊。由《萃新报》改组而成。张恭等主编。期以开通风气,唤醒浙人,鼓吹爱国救亡,提倡地方自治。发行四期,次年四月易名《浙源汇报》继续出版。

  • 孙贵妃

    1343—1374明河南陈州(今淮阳)人。元至正二十年(1360)随侍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封为贵妃,位众妃上。熟习礼法,高皇后称为古贤女。卒谥成穆,后附葬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