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翰林院

翰林院

官署名。(1)宫廷供奉机构。唐制,初于皇帝宫殿所在各设待诏之所,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玄宗以文学之士为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后又改名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别建学士院以居之,翰林院遂成为专掌伎艺供奉的内廷机构。五代因之。宋置为正式官署,隶内侍省,掌图画、弈棋、琴院等内廷娱乐供奉,置提举官或勾当官一员,以内侍押班、都知等宦官充任,领天文院、书艺局、医官院、图画院、御书院等署。(2)唐宋有翰林学士院,辽改翰林院,为南面官署。为朝廷撰拟文诰之机构,设翰林都林牙、南面林牙、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翰林祭酒、知制诰等官。金复称翰林学士院。元改并为翰林兼国史院,又置蒙古翰林院。明初置翰林院,掌制诰、修史、图书等事。长官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皆称翰林。初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1404)定制,于翰林院选进士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设馆教习,以备考选。优者留为编修、检讨,次者出为给事、御史。明代任官特重翰林,内阁及吏、礼二部尚书、侍郎,多由此出身。又有南京翰林院,止设学士,但不常置,或用侍读学士,或用春坊庶子等官署掌。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次年并入内三院,十五年复置,十八年复并,康熙九年(1670)改内三院为内阁,遂再次独立,成为定制。掌修史撰文,凡撰写祝文、册文、宝文、祭文、碑文,纂修实录、圣训、本纪、玉牒等,或直接承办,或派员参与,南书房侍直、上书房教习、进士朝考、乡试、会试诸事,咸与其选。设掌院学士满、汉各一员为长官,初为专官,后选大学士、尚书等重臣兼领;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职。下属机构有庶常馆、起居注馆、国史馆、典簿厅、待诏厅。翰林官皆出身于进士中年纪稍轻、名次较高者,为清华之选,职务虽极闲散,礼遇甚优、升迁甚速。如编修、检讨等官经京察后得以正七品外放为正四品之道府官,内迁则开坊后可按资转至尚书、侍郎。清末省詹事府,其职事亦并入本院。

猜你喜欢

  • 司马无忌

    ?—350晋宗室。字公寿。闵王司马承子,袭爵谯王。王敦之乱,父承为荆州刺史王��所杀,以年小获免。咸和中,拜散骑侍郎,累迁屯骑校尉、中书、黄门侍郎。褚裒将赴江州刺史之任,饯

  • 阳盘阴盘

    清代江西天地会系统秘密结社。创于嘉庆年间,为建宁人李凌魁所立。阳盘、阴盘即暗藏“天地”之意。先后传至江西广昌、石城等处。嘉庆八年(1803)李凌魁于准备起义中被镇压,其徒杜世明等逃往江西,寻于江西竖旗

  • 翠微北征录

    书名。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先生北征录》。南宋华岳撰。十二卷。岳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此书主要有两部分,即开禧三年(1207)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和嘉定元年(1208)上奏

  • 大本堂

    明代太子亲王讲读之所。洪武初建,取古今图书置其中,延名儒专经面授,后改在文华殿进行。永乐后则用春坊司经局官与翰林院官进讲。

  • 垣苗城

    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南朝宋武帝西征,令垣苗镇此,因名。《资治通鉴》:泰始三年(467),肥城、垣苗、糜沟等戍皆不附魏,既而为魏将慕容白曜攻克,即此。

  • 都官部

    官署名。明初刑部四署部之一。洪武六年(1373)置,与总部、比部、司门部共掌刑法之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四人。十三年后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二十三年改置十二属部,遂罢。

  • 赵干(幹)

    五代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画山林、泉石。南唐后主时,为画院学生。作画皆江南风景,多楼观、舟舡、水村、渔市,并点缀花竹,有烟波浩渺之感,令人观之欲往。存世作品有《江行初雪图》。

  • 继晓

    ?—1487明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僧人。宪宗时,因宦官梁芳进秘书,授僧录司左觉义。累进右善世,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诱帝大兴佛事,费国帑数十万。后惧祸乞归。孝宗即位,汰僧道官,为言官所劾,逮治弃

  • 春秋国都爵姓考补

    书名。清曾钊撰。一卷。考订陈鹏《春秋国都爵姓考》之误者,有计、祭、原至鄣、郳等凡四十六条。采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以补陈书之遗缺者得杨、姜戎、骊戎至沈、黄四十三国。另论及顾书中之共、、郭

  • 同治帝

    见“清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