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院

官署名。唐初于翰林院设翰林待诏、翰林供奉,掌撰拟诏旨,批答表疏。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在宫中别建学士院为其居所,专掌机要诏命,职权甚重。肃宗以后又置翰林学士承旨为院长,虽非正式官署,不置属员,诸学士皆为使职差遣,实际上已成为宫廷秘书机构,并参与议政,有关军国机密重事的诏命(内制)皆由其撰拟下达,分中书省出令之职。五代后晋一度罢,旋复置。宋代置为正式官署,掌重大诏命撰述之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为长官,由翰林学士久任者充,不常置。翰林学士六员,不轻除授,常不满员;他官初入院,称直学士院,资深者始除学士;学士俱阙,以他官暂行院中文书,称翰林权直或学士院权直。西夏置,设学士、直学士,仿宋制。金天德三年(1151)置,以翰林学士承旨为长官,下设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带知制诰衔;翰林待制、修撰,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不带知制诰衔;再下为应奉翰林文字。自侍读学士以下共二十四员,汉人十员,女真、契丹人各七员。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四年改并为“翰林兼国史院”。明置翰林院,无翰林学士院。

猜你喜欢

  • 陈作霖

    1837—1920江苏江宁人,字雨生,号伯雨,亦称可园先生。十五岁补诸生。清光绪举人,后屡试不第。先后在省府县志局、书院、学堂、官书局和图书馆等处任职,致力于搜集江苏地方文献。著有《金陵通纪》、《金陵

  • 沈尹戍

    ?—前506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之曾孙(一说孙)。官左司马。为政主张不误农时,使民休息,乃可用民抵御外侵。楚昭王十年(前506),吴大举侵楚,在淮汭舍舟登陆,自豫章与楚军夹汉水对峙。他向令尹子常献分兵

  • 瓜步山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古时南临大江,南北朝时屡为军事争夺要地。《魏书·世祖纪》: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南伐,“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即此。

  • 三百六十律

    南朝宋钱乐之和梁沈重各自提出的一种律制。将京房六十律按三分损益法一直计算到三百六十律,其最后一律与黄钟宫音之差为1.8音分。事见《隋书·律历志上》。这种走极端的理论探讨,虽无实用价值,但为后人从中吸取

  • 葛仓龙

    ?—1858清安徽蒙城人,别号葛老苍。捻军早期首领。咸丰五年(1855)参加雉河集会议,为白旗黄边总目。八年与地主团练苗沛霖作战牺牲。

  • 春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阳春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春市中、南部地。北宋大中祥符末废入新州,旋复。熙宁六年(1073)又废入南恩州。

  • 越转

    即“超转”。

  • 姚枢

    1201—1278元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金亡,至燕京,依附杨惟中。太宗七年(1235),与杨惟中从亲王阔出攻南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得赵复,始闻程朱性理之学。十三年,为燕京

  • 把阿秃儿

    即“拔都鲁”。

  • 左司侍郎

    官名。即尚书左丞。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因避讳改,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尚书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