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

官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朝臣,置于学士院,入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后渐成定制,凡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号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诏,用白麻书写,其颁布不经政事堂,称为内制,分中书省出令之权,原掌制诰之中书舍人则称外制。当时仅为职衔,无阶品俸禄,无官署属员,一般置六人,由他官兼任,自诸部尚书、丞、郎至校书郎、京畿县尉皆得与选。选用甚重,礼遇甚亲,班次依其本官,内宴则居丞相之下。德宗以后,内参密命,成为皇帝最亲近之顾问兼秘书官,职权益重,号称内相,升迁极易,宰相出此途者甚众。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罢其职归中书舍人,旋复置。宋代沿置,仍掌撰拟重大机要诏旨,加知制诰衔,称内制,隶翰林学士院。员六人,但常不满员。淳化二年(991)始兼领外司,其后三班院、审官院、审刑院、通进银台司、在京诸司库务、群牧使、三司使等常由其兼领,三省、六部及诸省、寺、监亦多由其兼判,或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除任三司使、权知开封府者外,兼领他职时仍轮流入院草制,多自中书舍人院知制诰依次递补,由皇帝亲自任命。他官初入院者称直学士院,资历深者始正式除授。元丰改制后,成为正员官,置二员,正三品,号称内相,为擢任宰执的主要人选。南宋时以其官高,多不除授,而以中书舍人兼掌内制。辽代为南面朝官,隶翰林院。西夏、金隶翰林学士院,金代正三品,应奉文字时加知制诰衔,掌撰拟诏命。元代分别置于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员皆二人,正二品。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一员,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明洪武二年(1369)增设翰林学士承旨居其上,遂降为从三品。十四年革承旨,复为翰林院长官,正五品。掌制诰、修史、文翰之事,参议政事、礼制,备皇帝顾问,教习庶吉士。拟诏之职移归内阁,权任转轻。诸部尚书由翰林出身者,则兼翰林学士衔。清代罢,唯特派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省詹事府,遂复置,以为翰林侍读学士升迁之阶,无实职,满、汉各一员,正三品。

猜你喜欢

  • 陈嚣

    战国时人。荀卿弟子。曾问荀卿何以议兵须以仁义为本。见《荀子·议兵》。

  • 都大司马

    官名。战国置,掌都邑军事的长官。《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摹所拓金文汇编》第七三三号(鐏铭):“杫都大司马。”

  • 常衮

    ①(729—783)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进士。代宗初,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文章与杨炎齐名,时称常杨。对宦官鱼朝恩兼判国子监,诸道以侈丽奉献,佞佛崇道等多有谏奏。代宗嘉之,迁礼部侍郎

  • 公子缯

    战国时秦国公子。秦昭王三十八年(前269),秦攻拔赵离石(今属山西)、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赵以公子郚入质于秦,且请以焦、黎、牛狐之城易离石、蔺、祁。赵旋背约,秦昭王遂令其至赵索地

  • 夹棍

    刑具。又称三尺木之刑。起于南宋,多为酷吏所用。《明史·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镣,曰棍,曰桚,曰夹棍。”施刑时,以三根梃木紧夹囚犯足部。

  • 通守

    官名。隋炀帝始于诸郡各置一人,位次太守,协助掌本郡政务。京兆、洛阳则称内史。

  • 征蛮将军

    官名。明代军制,两广地区总兵官挂印称将军者,称此号。

  • 春秋纪邑,后属齐。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峿山北。《春秋》庄公元年(前693):“齐师迁纪郱、鄑、郚”,即此。西汉置梧成县。

  • 完颜庆山奴

    ?—1232金宗室。字献甫,又名承立。平章白撒从弟。迎立宣宗有功,任西京副留守,权近侍局直长。贞祐三年(1215),任宣差便宜都提控,募兵往援中都(今北京)。兴定元年(1217),击蒙古及西夏军于宁州

  • 钱考功集

    书名。唐钱起撰。起曾官考功郎中,故以名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作“钱起诗一卷”。原集久佚。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作十卷,为后人所辑。明刻本作《钱考功诗集》,多为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