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米拉日巴

米拉日巴

1040—1123

北宋时贡塘(今西藏吉隆境内)人,原名退巴噶(闻喜)。藏族。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弟子。原属琼波氏家族,其祖父移居贡塘后,改称米拉氏家族。原习本教,后改习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北宋熙宁十年(1077)又改从玛尔巴习噶举派,历六年八个月,学得全部密法。传说学成“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单布衣,故被人称为“米登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可御严寒者。曾到冈底斯山一带传教,战胜当地盛行的本教势力,经历艰苦。有《道歌集》传世,相传通过唱歌方式传教授徒。门徒中以热穷巴和塔布拉杰最为著名。

猜你喜欢

  • 岳阳郡

    南朝梁置。治岳阳县(今汨罗市东长乐)。辖境相当今湖南汨罗、湘阴、平江等市、县地。为罗州治。陈属巴州。隋开皇九年(589)废。《梁书·武帝纪》:中大通三年(531)封昭明太子萧统子曲阿县公詧为岳阳郡王,

  • 信阳长台关竹简

    战国时楚国竹简。1957年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一号墓。竹简分两组,第一组置于椁内前室东部,出土时均为断简,残为一百一十九枚。现存四百七十余字,推测其原简长约45厘米,由于残损,文字多难识读。由可辨

  • 卫吾

    即“畏兀儿”。

  • 剶桑法

    桑树剪伐方法之一。为宋元时期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比较普遍采用之剪伐方法。其法:腊月中,把过密之枝干伐去,每一枝干留四个新梢,春蚕期每一枝干只选留一向外枝条。如此经若干年即能降低树冠。

  • 逋布

    即课户逃亡后所欠官府三调中之布帛。参见“逋调”。

  • 京族

    旧称越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约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由越南涂山等地先后迁入广西防城(今防城港)沿海地区,先后定居于巫头、澫尾、山心三岛及江平镇等地。人口18749人(1990年)。有京语,系属未定。主要从

  • 龙池乐

    唐乐舞名。李隆基(玄宗)为藩王时,与兄弟同住隆庆坊。宅内有泉水涌而成池。隆基即位后,改宅为兴庆宫。相传池有黄龙出现,故命名为“龙池”(亦称兴庆池),并制乐编舞名曰《龙池乐》。舞者七十二人,头戴莲花冠,

  • 步甲

    即“步军”。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1814—1856)非法从广州潜入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勾结官府,庇护不法教徒,激起民愤。六年,新任知府张鸣

  • 阿术

    1227—1281元蒙古兀良合部人。兀良合台子。宪宗时,从父攻大理、交趾(今越南)、南宋。世祖即位,留掌宿卫。中统三年(1262),代弟阔阔带为征南都元帅。至元四年(1267)起,连年攻宋襄阳,筑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