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古代一种竹、木质书写材料。使用时代自先秦迄魏晋。有狭长竹片与木片两种,竹片称“”,木片称“”或“”,亦统称为“”或“”。单片简或札,在使用前都要编缀成册,称为“策(册)”。竹在剖成简前,需先用火炙干,使之便于书写,并防蠹,此即所谓“杀青”。木简要将书写面打磨光滑。据出土实物,竹木简长度一般在10—70余厘米间,现所发现的简中最长者系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楚简,长72—75厘米。竹简一般宽0.5—1.2厘米,木简宽度有超过1厘米者。简上文字系毛笔书写,竹简大多写在竹里,亦有少数两面书写,书写有误则用刀削去。每简字数不一,多数一简作一行通栏书写,少数有分成两栏以上者。竹简编绳多用丝纶、帛带,木简用细麻绳,编绳道数视简之长短而有二至五道之别,编绳所勒处多剖有用以固定编绳之三角形契口。写成的简成卷状存放,以末简为中轴,有字一面在内,卷毕,首简正在最外一层。简多用来书写经典、历谱、文书档案、国史等,或用作*遣策。②同锏。打击兵器。细长方棱(或三棱)无节,无尖,无刃。有铜制、铁制,上安柄。每根长二至三尺,重一斤余。使用可持单简、可持双简。

猜你喜欢

  • 太士

    即“大士”。

  • 奉辇大夫

    官名。即尚辇奉御。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辇奉御。

  • 行气玉铭

    战国时玉器刻铭。玉之形状为十二面楞柱体,中空,顶端未透,其用途尚不明。每一面上不计重文三字,合重文共四十五字:“行��(气),宎则��,7

  • 谭继洵

    ?—约1898清湖南浏阳人,字敬甫。咸丰进士。授光禄大夫。光绪九年(1883)迁陕西按察使。次年迁甘肃布政使。十五年授湖北巡抚。二十年兼署湖广总督。曾多次谢绝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陈奏新政。二十四年因百

  • 君臣佐使

    中医名词。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方剂组成有一定规律,即君、臣、佐、使的配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药是指方剂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协助主

  • 卫大将军

    官名。十六国汉(前赵)、前秦均置。北魏亦有,无实职,用以褒赏勋戚,太和十七年(493)《职令》中为一品下,位次仪同三司;二十三年改制为正二品,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北齐沿之。

  • 军事判官

    官名。唐中期,节度使、观察使及设团练使、防御使之州皆置为幕职,由各使自行辟举。五代后唐明宗时设刺史之州亦改防御判官而置,不得兼录事参军。北宋于各军事州置,助理行政,掌簿书案牍文移付受督催,后为七阶选人

  • 科布多参赞大臣

    官名。清代派驻科布多的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六年(1761)置。统掌外蒙古杜尔伯特、辉特、新土尔扈特、新和硕特、札哈沁、明阿特、额鲁特以及阿尔泰乌梁海等八部之军政。下设办事大臣一人佐之,并设笔帖式若干人办

  • 领班

    ①官名。明代地方都司卫所兵分班赴京师或边境戍守,其长官称领班或领某地班。备御某城某堡者,称领班备御或备御领班。有领班游击将军、领班都司等名目。②清代军机处设办事官员,称军机章京。初无定员。嘉庆四年(1

  • 行营护军

    南宋军名。绍兴五年(1135),撤销神武诸军番号,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和岳飞所统屯驻大军,分别命名为行营前护军、行营左护军、行营中护军、行营右护军和行营后护军,另有王彦八字军为前护副军。自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