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省

秘书省

官署名。晋代置,《晋书·徐广传》:“(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代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设秘书令,位在监下,还设有秘书钟律郎。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因设有内秘书,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北齐置监、丞各一员,郎中四员,校书郎十二员,正字四员,又领著作省。隋初加置录事二员,领著作、太史二曹。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一员,为秘书省次官,减校书郎为十员,改太史局为监。其后又改秘书监、少监为秘书令、少令。又置儒林郎十员,掌明经侍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员,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此二郎官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掌抄写御书。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兰台,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秘书监、少监、丞为麟台监、少监、丞,神龙元年(705)复旧。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二员为次官,置秘书丞一员,秘书郎四员,校书郎八员,正字四员,主事一员,令史四员,书令史九员,典书八员,楷书手八十员,亭长六员,掌固八员,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员,笔匠六员。并领著作、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置判省事一员,以判秘阁官兼任。元丰改制后,秘书省置监、少监、丞各一员,著作郎一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四员,正字二员。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并领太史局。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西夏亦置。辽、金、元改称秘书监。

猜你喜欢

  • 廉恂

    即“廉米只儿海牙”。

  • 把汉比吉

    即“大成比吉”。

  • 笃哇

    ?—约1306又译都哇、朵瓦等。察合台汗国汗,八剌次子。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率军入侵畏兀儿。元贞元年(1295)冬,侵呼罗珊(今伊朗霍腊散省和阿富汗西部)。大德二年(1298)冬,袭击驻守金山

  • 任恺

    223—283西晋乐安博昌(今山东博兴南)人,字元褒。魏明帝婿。官至员外散骑常侍。入晋,为侍中,封昌国县侯。为晋武帝所器重,政事多咨之。恶贾充之为人,每裁抑之。迁吏部尚书,选举公平。后为充等谮奏免官,

  • 钦州万人会

    清末民众抗捐组织。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东钦州地区(今属广西)民众为要求蠲减糖捐,派代表十余人向钦州府吏请愿,被囚。那黎、那彭、那思三墟群众大愤,组织万人会,以团绅刘恩裕、黄世钦为首,聚众抗捐,停

  • 宽甸

    古堡名。明万历元年(1573)置。在今辽宁丹东市北部鸭绿江北岸。为万历初新辟马市之一。万历末废。清末设县。

  • 陇右三使

    官名合称。唐代太仆寺置,领陇右七马坊事,掌京师马牧西属以后孽课等事。

  • 陈夷行

    ?—843唐颍川(治今河南许昌)人,字周道。元和进士。累佐使府,历侍御史、虞部员外郎。太和三年(829)为起居郎、史馆修撰,预修《宪宗实录》。后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太子侍读,迁工部侍郎。开成二年(8

  • 刘思敬

    1231—1283一名哈八儿都。元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刘斌之子。袭为征行千户。中统三年(1262),从平李璮,为济南武卫军总管。至元三年(1266),升侍卫亲军左翼副都指挥使。八年,任西川副统军

  • 中法龙州至镇南关铁路合同

    清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896.6.5)订于北京。凡八条。系中国委托法国费务林公司承包修筑广西龙州至镇南关铁路工程的具体规定。二十五年八月十一日又订有《中法龙州至镇南关续立铁路合同》,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