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白黑论

白黑论

篇名。亦名《均善论》、《均圣论》。南朝宋慧琳撰。自设“白学先生”和“黑学道士”的问答,论儒佛之异同,认为两者以“爱物去杀,尚施周人”为目的,其旨“均善”。然对佛理多有讥评,主张用儒家的义理,使民“蹈道”、“端心”。反对用“地狱”、“天堂”之类的说教,使民“免罪”、“就善”,并抨击寺院的糜费奢华。一时僧众群起攻讦。何承天著文支持,遂与“神不灭论”者宗炳展开所谓“白黑论之争”(见《宋书》卷九十七)。

猜你喜欢

  • 左参议

    官名。(1)明清布政使司职官。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后改从四品,无定员,皆因事添设,分司督粮道、分守道。清初沿设,称为守道。有通辖全省者,有分辖三、四府州者,因时裁设,衔额

  • 堂帖

    文书名。唐代宰相处理中央官署事务之公文。宋因之,不久废,改为“札子”。后复行,系中书,行遣小事时所颁公文。

  • 落兰

    即“罗罗”。

  • 宾州

    ①唐贞观五年(631)分南方、南尹二州置。治岭方县(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北宋移治今县东北新宾。明初废入州)。辖境相当今宾阳县地,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辖境扩大至今上林县及来宾、忻城二县部分地区。元

  • 祸福

    指灾祸与福分。中国思想史上一对对立范畴。《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认为祸福二者互相依存,并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礼记·中庸》:“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 伯嚭

    ?—前473一作帛喜、白喜、太宰嚭。嚭或作噽。春秋时楚国人,伯氏,名嚭,字子余。楚国大夫伯州犁之孙。因州犁被杀,出奔吴。吴王阖闾曾使其率军伐楚,与伍子胥、孙武攻入楚都,以有功而任太宰,故又称太宰嚭。阖

  • 釜山电线条约

    清政府与朝鲜订立的约章。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清政府驻朝大臣袁世凯等与朝鲜代表签订。地点不详,或说汉城。凡六条。主要内容:(1)朝鲜添设釜山电线,由中国电报局承办;(2)由汉城至釜山,添设三局,人

  • 思禀管

    地名。一作澌凛。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北宋嘉祐四年(1059),交趾李日尊寇钦州思禀管,即此。

  • 童生

    明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州、县学读书前之称谓。无论老幼皆称,别称文童或儒童。入学后则称生员。

  • 载龄

    ?—1883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字鹤峰,号芷庵。道光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光禄寺卿、副左都御史。咸丰四年(1854)任工部侍郎,出京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半年后参与防堵杨隆喜起义军。旋署陕西巡抚。次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