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星子县北)。南唐升元间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时称“庐山国学”。宋太宗时诏赐《九经》,称“白鹿洞国库”。真宗咸平五年(1002)重修,仁宗皇祐五年(1053)扩建,称“白鹿洞之书堂”。自唐至北宋初,不少名人在庐山隐居并任教,后渐废圮。南宋朱熹主持南康军(治今星子)期间(1179—1181)再次重修,请皇帝赐书、题额,并延师、置书、招收生徒;又亲自制定《白鹿洞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教条》),提出“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宗旨及“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四要目。每一要目均有具体规定:“为学之序: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述学规后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教规,元、明、清三代的书院也共同遵循,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有重大影响。此书院至明清仍存。

白鹿洞书院外景

猜你喜欢

  • 采风报

    报纸名。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898.7.10)孙玉声在上海创刊。日出一小张,用各种彩色纸印刷。孙玉声、吴趼人等主笔,以诗文“风世”。另有国内外新闻、杂论等。约至宣统三年(1911)夏秋间,因

  • 李天俞

    ?—1664明末清初青海西宁人。土族东李土司。明末任副总兵。崇祯十六年(1643)冬,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攻占甘凉等地,派兵围攻土司衙门东山城(在今民和),他只身逃西宁。次年春,起义军破西宁城,被俘,囚

  • 宣黄案

    官署名。宋代大理寺左断刑所属机构。元丰改制后置,掌断讫命官指挥。

  • 马馆监督

    官名。(1)清代马馆之主官。隶礼部。初于宣武门、广渠门分设二馆。储藏牧刍,以待外藩朝觐。设正监督一人,以本部司官充任;副监督一人,以理藩院司官充任,皆为一年一更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以马馆归理

  • 上海租界权限章程

    又称《上海会审公廨合同》。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五日(1902.6.10)订于上海。共四款。规定:凡华人之间的民事案件,原告应在被告居住地之公堂呈控;华人犯租界章程者,在所犯之租界公堂审讯;凡华洋混合的民

  • 五鹿

    ①即五鹿墟,又名沙鹿(《水经·河水注》)。在今河北大名县东。相传周穆王东征,舍于五鹿,即此。《左传》哀公元年(前494),“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亦即此。②春秋卫地,后入晋。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北。

  • 甖子谷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资治通鉴》:五代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帝还过甖子谷,道狭,每遇卫士执兵仗者,輙以善言抚之”,即此。

  • 温生才行刺始末记

    书名。清末天恨生辑。十九章。记述宣统三年(1911)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刺杀副都统兼署广州将军孚琦事件本末。内封题名“徐锡麟第二温生才”。分章记叙温氏生平、行刺经过及其影响,其中四次审讯温氏之供词记述较

  •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经、律、论及其他文献的总集。以经、律、论为主,包括天文、历算、工艺、医药、美术、诗歌等著作,约四千五百种,由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组成,为世界知名的藏文佛教丛书。第一部藏文大藏经文集始于元仁宗时

  • 录事

    ①官名。掌管文书、勾稽缺失。三国诸将军府始置。晋代骠骑将军以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三品将军府、太子二傅、司隶校尉、诸州置。北魏、北齐门下省、都水台、司州、御史台、九寺、郡县等置。北魏司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