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国名。姜姓。本姜戎的一支。原居今山、陕间。周宣王时,申伯被封于谢,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宛县“故申伯国”。《括地志》:“故申城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史记·郑世家》“娶申侯女”张守节正义引)。春秋初,为楚文王所灭,为楚邑。《春秋》昭公四年(前538):“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即此。②上海市的别称。以境内黄浦江别称春申江,简称申江而得名。

猜你喜欢

  • 弘化公主

    623—698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嫁吐谷浑可汗诺曷钵。龙朔三年(663)遭吐蕃攻击,随诺曷钵等数千帐逃至凉州。咸亨三年(672),迁居于灵州之安乐州(今宁夏同心东北)。武周时,改封为西平大长

  • 翰林学士

    官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朝臣,置于学士院,入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后渐成定制,凡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号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

  • 大同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大同府为大同路。治大同(今大同市),辖境约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北,内蒙古前、后套平原和河北阳原县地。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大同府。

  • 法曹

    官署名。(1)西汉始置,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掌邮驿科程事,以掾主之。东汉、三国魏、晋丞相相国府,太傅府,太子二傅等府亦置,西晋末改以参军为长官。南朝、北魏、北齐公府及将军府,隋代亲王府、诸卫,唐代亲王

  • 曹穆公

    ?—前757春秋时曹国国君。公元前759—前757年在位。 名武。曹惠公之弟。惠公死,杀其兄太子石甫代立。死后子终生继位。

  • 宣抚司

    官署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始于秦州置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司,简称宣抚司。绍兴元年(1131)以后,又陆续置淮南、扬州等处宣抚司。长官为宣抚使,多以现任执政担任,或置副使佐之。属官有参谋官、

  • 陆丽

    ?—465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本姓步六孤。陆俟子。鲜卑族。太武帝时入侍左右,为南部尚书。及太武帝死,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等迎立文成帝,朝廷由之而安。封平原王。寻迁侍中,加抚军将军,领太子太傅

  • 小令

    元代散曲的一种体裁,依一个曲牌单独填曲。市民唱曲,原称“街市小令”,也叫“叶儿”。文人模拟创作,成为元代的新式诗体。字、句、声、韵都有规定的格律,不分段,可加衬字,与“词”体的小令不同。

  • 御史大夫

    官名。(1)秦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助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

  • 圆行

    799—852日本人。入唐请益僧。空海弟子。开成三年(承和五年,838)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使舶入唐,至长安。于青龙寺从义真学密宗经典。次年,随遣唐使舶归国,带回大批佛教经典及佛像、佛具、佛舍利等。后奉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