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甘丹墀巴

甘丹墀巴

藏语,意为甘丹寺座主。宗喀巴在甘丹寺的法座继承人的专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教主,其地位仅次于格鲁派最大活佛达赖和班禅。自宗喀巴建立甘丹寺并自任座主后,先后继任甘丹墀巴的七人为甲曹杰·达玛仁钦、克主杰·格雷贝桑、夏鲁巴·来贝坚赞、罗追却迥、巴索·却吉坚赞、罗追丹巴、默朗贝,皆后藏人。史称“后藏七传”。自格鲁派显、密宗寺院学经制度完备后,凡为甘丹寺座主者,必须在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显宗学院取得最高格西学位,再进入举堆扎仓或举麦扎仓修习密宗,然后依年资分别上升为夏孜却杰和绛孜却杰,再由夏孜却杰和绛孜却杰轮流递补为甘丹墀巴,每七年一任。任满离位称“墀苏”。死后可转世。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已传至第九十六任。

猜你喜欢

  • 西沟畔战国墓

    约战国晚期少数民族墓葬。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北部西沟畔西北五公里的虎斯太河东岸。1979年清理的三座墓,编号为M1—M3,其中M2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以金器为主,除服饰品外,多为动物纹图案的剑鞘装饰金片,

  • 广东自治研究录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1908.1.23)在广州创刊。月刊。广东自治研究社主办,卢乃潼、莫鸿秋主编。研究地方自治,鼓吹预备立宪。设论说、讲义、本社纪事、杂报等栏目。宣统三年(1911)六

  • 盐法议略

    书名。清王守基撰。一卷。记叙清初至同治末年各地盐政,并分析其利害。分长芦、山东、河东、两淮、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盐务议略九篇。资料多据会典、邸抄,并参以闻见。于产地、引额、场灶、赋课、转运、

  • 南京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代南京各卫指挥机关。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及镇抚司、经历司等。共四十九卫,其中三十二卫分隶南京五军都督府,十七卫为亲军卫。并听南京中军都督府节制。

  • 暴焚巫尪

    周代求雨祭礼之一。暴,是暴晒;焚,是焚烧;巫,是女巫;尪,是男性残疾人。据《礼记·檀弓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周代人在大旱时,往往将巫尪放在烈日下暴晒,有时甚至堆积柴薪把巫尪放在上面焚烧,认为

  • 耿恭

    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伯宗。耿国弟广之子。有将帅才。明帝永平十七年(74),以司马从骑都尉刘张,与奉车都尉窦固等破降车师,任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北)。联络乌孙,甚有治绩。

  • 女真户

    金户类名。女真人户编为女真户,又称本户,汉人户及契丹人户等称杂户。

  • 溜索

    又名溜壳桥、溜筒桥或称悬筒渡索。即绳渡。分布在西南藏、彝、羌等民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渡河设施。索桥最早形制分单索、双索两种。溜索方法分平溜、陡溜。仅用一根或两根直径10厘米左右的竹缆,取倾斜之势,横跨于急

  • 允礼

    1697—1738即胤礼。清圣祖第十七子。雍正时受封果亲王。先后管理理藩院、户部事务,兼宗人府宗令。高宗继位,为顾命大臣。后病死。善诗,著有《春和堂集》、《奉使纪行诗》等。

  • 梁九

    明末清初顺天(今北京)人。清宫大内宫殿的设计师和督造人。各工程动工前,先按缩小之尺寸制成模型,然后按此施工。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已七旬有余,仍主持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