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瓦剌

瓦剌

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蒙元时称斡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及部分农业。使用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蒙古文。初奉萨满教,后改格鲁派藏传佛教。明初由猛哥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册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马哈木子脱欢袭位,对内兼并太平、把秃孛罗两部,对外击败阿鲁台部,一时合并东西蒙古。也先承其势,威临中亚及女真各部。“土木之役”大败明军,震动中原。也先死后,瓦剌渐衰,主力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奎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与明廷保持联系。后为东蒙古所逼,向天山北路发展。

猜你喜欢

  • 梁律

    南朝梁法典。天监元年(502),梁武帝以齐时刑政多僻,欲议定律令,得齐时旧郎蔡法度,云齐武帝时,删定郎王植之集注晋张斐、杜预旧律,合为一书,共一千五百三十条,事未施行。乃以法度为兼尚书删定郎,损益旧本

  • 姜寨遗址

    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陕西临潼(今西安市临潼区)姜寨。1972年起发掘十多次,文化内涵包括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以仰韶文化为主,属半坡类型。发现有居址、窖穴、陶窑和墓葬等,陶片上有不少刻划符号。居

  • 向宗头

    南朝宋、齐时巴建蛮首领。宋泰始间,起兵反宋。武陵内史沈攸之率军镇压,断其盐米供给,均被击退。武陵酉阳蛮田头拟复起兵助其势。齐代宋后,又在永明初,联合黔阳蛮田豆渠等凭险筑砦反齐,齐巴东太守派兵来攻,退入

  • 犬上三田耜

    又名犬上御田锹。日本使节。姓君。隋大业十年(614,推古二十二年)任遣隋使入隋,次年归国。唐贞观四年(630,舒明二年)任遣唐使,与副使药师惠日同至长安,为日本首次遣唐使。六年东归,太宗遣高仁表为使随

  • 枢密使

    官名。唐永泰中始置内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宫廷奔走,宣传机密诏奏,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政事堂及翰林院学士。僖宗时,杨复恭、西门季玄任枢密使,始于堂状后帖黄,指挥公事,侵夺宰相之

  • 蒙求

    书名。五代后晋李瀚撰。二卷。蒙学课本,取名于《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广集古代人物故事,编为四言对偶韵语。宋时徐子光补注《蒙求》四卷。有《丛书集成》本。后又有《系蒙求》、《续蒙求》、《六

  • 乡侯

    东汉爵位名,位次都乡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十四“续郡国志常山国”条:“都乡者近郭之乡,班在乡侯之上。”

  • 三理

    魏晋玄学命题。指名实关系上的三种主张。嵇康著《声无哀乐论》,宣传名实相异的观点,认为名称只是无客观内容的、因人而异的“标识”,它同客观事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嵇康又著《养生论》,提出名实并重的主张

  • 赞礼郎

    官名。明清太常寺属官。掌祭祀、典礼时赞导事务。朱元璋吴元年(1367)始设,隶太常司。洪武三十年(1397)改隶太常寺。正九品。常设九人。嘉靖中增至三十三人,后革二人。南京太常寺亦设。清顺治元年(16

  • 徐佩瑗

    1824—1862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少蘧。咸丰初与其胞弟徐佩璋、徐佩瓀、徐佩英等主办长洲团练,号永昌团。咸丰十年(1860)伪降太平军,封抚天侯,后升抚天燕。与钱桂仁等密谋勾结清政府,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