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琵琶亭

琵琶亭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长江东南岸。近南浔铁路九江车站。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送客于此,夜闻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今仅存遗址。

猜你喜欢

  • 铁幕

    保护臂部和腿部的铁臂甲和胫甲。《史记·苏秦列传》:韩卒无不装备“坚甲铁幕”。司马贞索隐:“刘云:‘谓以铁为臂胫之衣’。”

  • 政事省

    官署名。辽代置。南面官,掌南面政令之发布及铨注任命州县录事参军、主簿以下官。始置于天禄四年(950),重熙十二年(1043),改称中书省。

  • 姚和都

    十六国、北魏人。泰常二年(417),随其兄成都由后秦降魏。曾任左民尚书。著有《秦纪》。

  • 丰线

    即今台湾彰化县。清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于此置丰线安抚司。二十二年,地入清,安抚司废。雍正元年(1723),于此置彰化县。

  • 晋商

    明清山西商人。亦称山右商。晋南平阳、潞安、汾州、泽州等地,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有,所业或中盐,或贸丝,或转贩,或窖粟。首创于平遥的票号在近代金融业出现以前,尤称发达。晋商之富甚于徽商,而生性

  • 诸色户计

    元代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常见的有十种左右,如民、军、站、匠、盐、儒、僧、道等。其中军、站、盐、匠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国家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封建义

  • 词垣

    宋翰林学士院的别称。元以后常沿用以称翰林院,亦称词苑。

  • 清浊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职有清、浊之分,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份相应的“清官”,寒门只能任“浊官”。由浊官迁任清官,可大大提高社会地位,故当时任官唯论清浊,从浊官得微清,则胜于转。唯西魏、北周时

  • 征(徵)事郎

    官名。(1)隋大业三年(607)置,员五十人,正八品,隶谒者台,据事大小出使。(2)唐代置,为正八品下文散官。金元皆置,四十二阶之第三十七阶。金代为从八品上。元代改从七品,敕授。明代从七品,升授。

  • 乐都城

    古城名。十六国时前凉筑,故址在今青海乐都县。后凉吕光置乐都郡。太安三年(388),乐都太守降南凉。太初三年(399),南凉秃发乌孤自西平(今青海西宁)迁都于此。旋复移治西平。弘昌元年(402)还治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