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理势

理势

理,法则;势,趋势,指事物发展之必然趋势。明末清初王夫之称之为“自然之理势”(《张子正蒙注》),其《读四书大全说》在论及“理势”关系时指出:“言理势者,犹言理之势也。”又说:“故其始之有理,即于气上见理。迨已得理,则自然成势;又只有在势之必然处见理。”认为“”决定“势”,“势”表现“”,坚持“理势”的统一,才能认识真理。

猜你喜欢

  • 州都督

    官名。北魏孝庄帝即位后以天下多事,遂于永安初在京畿置大都督,州置州都督,俱总军人。州都督由刺史表奏启用,或直接辟召,为刺史之僚佐,与以刺史所兼任之当州都督有异。然亦可统兵出战,负责一州之军事。

  • 吴广

    ?—前208秦末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叔。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为屯长。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遇雨失期,依法当斩,遂与陈胜共率九百名戍卒起义。为都尉

  • 桂林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静江路为府,五年改名桂林府。治临桂县(今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林、临桂、灵川、兴安、龙胜、资源、全州、灌阳、永福、鹿寨、阳朔等市、县地,属广西省。明、清为广西省会。1913

  • 余子俊

    1429—1489明四川青神人,字士英。景泰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以廉干称。天顺间迁西安知府。成化七年(1471)以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力主沿边筑墙建堡以守河套。寻移陕西,于西安开渠,人号“余公渠

  • 资治通鉴考异

    书名。北宋司马光撰。三十卷。此书与《资治通鉴》同于元丰七年(1084)奏进。光修《资治通鉴》,采摭繁富,往往一事用三四出处写成。其间传闻异词,势所难免。既择其可信者从之,又参考同异,辨证谬误,以明去取

  • 鹘堤悉补野

    吐蕃赞普族姓。《通典》载:“吐蕃始祖赞普自言天神所生。号鹘堤悉补野,因以为姓。”《敦煌吐蕃古藏文文书》、《长庆会盟碑》藏文部分记载同此。古藏文又称早期赞普为悉补野赞普。

  • 曹刿

    刿一作翙,即曹沫。春秋时鲁国人。鲁庄公十年(前684),齐攻鲁,他随庄公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建议庄公待齐军三鼓气竭,即击鼓反攻。庄公依计,遂获大胜。又传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今

  • 建平

    年号。(1)西汉哀帝年号(前6—前3)。凡四年。(2)十六国后赵石勒年号(330—333)。凡四年。(3)西燕慕容瑶年号(386)。(4)十六国后燕慕容盛年号(398)。(5)十六国南燕慕容德年号(4

  • 哈马儿丁

    蒙古杜格拉特部首领布拉吉之弟。曾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别失八里汗。秃黑鲁帖木儿卒,杀继位人也里牙思火者及其家族。1375—1379年跛子帖木儿乘机一再率兵进攻,他屡被击败,最后一次匿入山中,不知所终。

  • 颍昌府

    本许州,北宋元丰三年(1080)升为府。治长社县(今许昌市),属京西北路。崇宁、政和间曾属京畿路。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漯河、禹州、郾城、长葛、临颍、舞阳等市、县及郏县部分地区。《宋史·岳飞传》:绍兴十